本版导读
现实版《盲井》暴露用工制度破绽
近期,各地出现多起将智障人员以打工之名带到矿上杀害,然后冒充其家属,向矿主骗赔案。多数犯罪嫌疑人来自四川凉山州雷波县。雷波籍犯罪嫌疑人在外地制造“人造矿难”始发于2007年,至今未杜绝。县委书记为此深表内疚和歉意。雷波县目前再次全面清查解救智障者。(据8月3日《华西都市报》)
购买一名智障人员,将其带到矿上打工,然后伺机杀害伪造成矿难,再找人冒充其家属,向矿主索要巨额赔偿金,这本是电影《盲井》里的情节。然而,如此血腥场面,竟在现实生活中频繁上演。在一起起“杀人骗赔”案件背后,赤裸裸地暴露出不法分子人性的泯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如今,一些人可谓不择手段,甚至丧尽天良,手段之残忍、行为之卑劣、心态之扭曲,令人震惊。
不可否认,对于这些人性冷漠“杀人骗赔”的不法分子来说,他们当应受到法律严惩。但与此同时,面对现实版《盲井》的疯狂上演,想必应当引起全社会认真反思。这些年来,为何总有不法分子把罪恶之手伸向大大小小的煤矿呢?比如,不少假记者总能从煤矿中拿到“好处”?公众不免要问,为何不少煤矿面对记者时,往往会感到“心虚”呢?
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关键是自身存在着不少问题,不仅非法开采问题大肆存在,而且,瞒报事故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屡屡在煤矿上做手脚,这显然说明煤矿在管理等方面,目前仍存在着太多漏洞与破绽。就拿“杀人骗赔”屡屡得逞的情况来说,我们在谴责不法分子人性泯灭的同时,也难免会追问,煤矿是否认真落实国家的用工制度呢?
毫无疑问,当下很多煤矿在用人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那些违反规定的黑矿,又怎么可能会严格遵守国家的用工制度呢?面对问题,煤矿需要反思,而相关监管部门更应受到严肃问责。如果用工单位能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对用工单位在制度执法方面加强监管,那么,现实版《盲井》恐怕也便不会频频上演! (陈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