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
郑珊萍
即将去海南旅游,美丽的西沙群岛、热带雨林气候、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沙滩、明媚的阳光、诱人的椰子……那些充满憧憬的影像,在心里开始弥散。
而我,还没有离开,准备出游的行囊里早已装进了牵挂、思念。
今年,八十高龄的父亲已经摔了好几跤,好在身边一直有人。近些年的父亲,一点一点地衰老,我的挂念一点一点地增加,日子诚惶诚恐过着,特别害怕电话响。尤其晚上,我得先看看号码,如果是家里打来的,我的心就会发颤,八十岁的人了,经不起风吹雨打了,这时候的老人,就攥在我行走的路上,奔波的旅途中,在我心里随着我的奔波而奔波着。
渐渐老了的父亲,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有时眼睛里似乎藏着很多心事,目光也总是罩着那么多忧伤。也许风烛残年的老人,心情大都是忧伤的,但父亲的忧伤又似乎比较复杂,不单是垂暮的感受,更有着对生活的疑惑和失败感,对自己一生的哀怜和不满意,那目光里到底藏着什么,我无法猜到,但是从父亲忧寂多于安然的面容上,感到父亲在哀婉自己垂入暮年的生命,哀婉自己艰难的一生。
其实,父亲的哀婉,正是我的担心,我的牵挂。
母亲像医生一样给父亲量血压,定时吃药,定量吸烟。父亲夜间咳嗽,母亲就一夜不睡。父亲高烧,母亲的额头贴紧父亲的额头量体温。父亲吃饭,母亲一口一口地哄着喂饭。父亲常抬头凝视母亲的眼神和一丝的微笑,多么像孩子一样矫情。我敬爱的父母,就像鱼那样,相濡以沫,彼此用极少的水分,都化作唾液,用于润湿干燥的生活,模范恩爱,温润并养大了我们。也养大了我的自尊,我的柔弱和我幸福的人生。
我特别感激,那月下老人,在云清风静花好月圆的夜晚,领进了他们的百年好合……
虽然父母都已走进黄昏,依然清贫安然悠闲地过着,过着平凡朴实而又幸福美满的生活,风烛残年,我不想用这个词给予他们。我眼里,父亲就像一盏灯,一盏朴素的油灯,虽不像车灯那样照出很远的距离,但油灯的光芒却深深抵达我的内心,以至影响照亮我一生的心灵。用温暖、善良、勤劳、贤惠等这些柔美的褒义词可以拿来描述任何一位母亲。而我的母亲在我心底就像一本书,我时时刻刻在读,或许一生也无法读透。这本书全是用汗水、泪水和血色磨出的墨,加上日子那支笔又烦又累书写着,这样的书我读起来太沉重太辛酸,一页一页揉皱揉烂我的内心,因而我常为自己深层解读能力的缺乏而自愧,更无法描述内心孤苦委屈的母亲而内疚。
依然是燃烧不息的油灯,指引着我深层地去读那本厚墩墩的书,可直到现在我只是读到了牵念,一种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牵——念。
(东坡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