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
(西安) 刘文彬
多年前,一个飘着小雨的下午,朋友约我去西安南郊的一家书屋。
书屋内冷冷清清,只有不多的几个人。
跨过门槛,对面书架中层的《作文通讯》吸引了我。匆忙打开,一口气读完首篇《我心目中的鲁迅其人》,我深深地被作者流畅的语句、独特的写作角度和颇具匠心的构思所陶醉。如饥似渴的我读了一篇又一篇,忘记了还有一堂逻辑课,朋友催我回校,我才恍然大悟。我想买这本书,但看过书价,犯难了,我的口袋仅有两元钱。我将书放下,拿起来,又慢慢放回原处……刹那间,一个念头潜入脑际,偷偷拿走,岂不一举多得——不掏钱,能看书,还不会遭朋友耻笑。我强按内心狂跳,看了一眼坐在书屋门旁的他,感觉没有危险后,轻轻地又是敏捷地将书放进上衣内,佯装不慌不忙地踱出书屋。出门的瞬间,我瞟了一眼门口的他——慈祥的脸、微微的笑。书在我的怀里蹦了一下,差点跳出来。我强压内心的紧张,担心他叫我站住。走出很远,我不由自主地回过头,看到的依旧是那张微笑的脸。
回到宿舍,我立即在书的扉页写上某年某月某日购买于某书屋。我欣赏自己的才能,仿佛得胜的将军凯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了第一回,自然就有第二回,第三回……三年大学生活,我从书屋共“窃”走价值82元的书籍。
1990年,我被分配到乡村一所中学任教。我的内心一直深怀羞愧,我那时不清楚他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过我,只知道他姓李,是位退休老教师,书屋的人都叫他李老师。后来,我终于明白是他出于不愿意坏我的名声,让我受到学校的批评、朋友的指责才三番五次地放行我。我总想写信给他,可是没有勇气。2000年教师节,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心里的秘密一天不道出来,就一天不得安宁,仿佛丢了魂似的。我鼓足勇气,走进邮政所,给李老师汇去了82元钱,并写了许多道歉之类的话。
一周后,那张汇款单又回到了我的办公桌上,附言栏内只有短短一句话:“82元小于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