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日子
(渭南) 高婷
大学毕业,我加入了“蚁族”,拖着几大包行李,住进了“暗无天日”的城中村。从此,我告别了快乐的大学生活,告别了我可爱的同学们,从此各奔东西。
每天早出晚归,为了有一口饭吃,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旅行社做前台。接电话,介绍旅游线路,接待客户。月工资是600元,除过房租水电费,基本的生活费几乎不够。第一个星期房子里没有任何家当,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地上,包括我自己。也许是因为又阴又潮,我终于发烧了,请假打了针后,独自跑到二手家具市场。所谓的这个市场,就像个垃圾收购站,所有的家具都破烂不堪,勉强能保证基本的使用。我挑了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一个巴掌大的黑白电视机。雇了一辆三轮车,拉着我和我的家当穿过这现代化的都市。真想有一个相机能把自己当时的样子拍下来,很有纪念意义。看过《高兴》的人也许还记得,高兴和同伴坐着三轮车进城时的情景,我当时的状态跟他们差不多,与这个繁华的都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坐在三轮车上,看着高楼大厦,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城市是什么样的角色。我终于睡在了床上,在那样的夜晚,房子里也有了电视的声音,起码不是我一个人了,有了除过呼吸声外的声音。每天下班,回到永远不见阳光的小房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网吧上网,看电影,写博客,把我每天的心情记录下来。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网站做编辑,只做了一周的编辑就被派出去做销售。每天奔跑在各个4S店,跟销售人员以及广告部打交道,最不喜欢跟人套近乎寒暄的我不得不做着我不喜欢的事情,说着不喜欢说的话,看着不喜欢的脸色。第三份工作在一家日用品公司做收银助理,每天忙得昏头昏脑,加班是家常便饭,经常工作到半夜。在外打工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委屈了吧,各种各样的关系,利益的冲突,被责骂等等的事情必须自己去面对。朋友们都各奔东西,在一个城市里可联系的人寥寥无几。可以发泄的地方除了上网就是一个人去安静的地方待着:公园,马路上。独自欣赏着这个城市的繁华,将自己置身事外,似乎这不是我的地盘,既熟悉又陌生,没有归属感。、就像《落叶归根》里,赵本山一定要将同伴背回自己的家一样,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地盘,那种感觉是一样的。我就像一片掉落了的叶子,在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漂泊着。生活在这里,但是心却不在这里,因为没有家人,没有家。虽然后来换了工作,生活可以基本达到小康水平,我可以买漂亮的衣服,去吃我向往已久的美食,起码再不用心虚地站在某个店面的门口羡慕着别人。我貌似快乐地生活着,但那颗悬着的心依旧没有安放之处。
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在外地打工的毕业生的心情是一样的,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在千里之外思念着家人,怀念着那份久违了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