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16日
观察·读书
04

“县长特别奖”是权力盛宴的另一种吃法

河北沧州市盐山县设立了“县长特别奖”,获奖者的子女可被安排进事业单位工作。

盐山县这样解释这项特殊的奖项:获奖者须是“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此消息一出,全国哗然,网友戏称,这简直就是鼓励“拼爹”。

经过几天的发酵,舆情普遍认为“这样的举动不仅会进一步导致了阶层固化、阻碍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而且加剧了公众对权力部门的信任危机。”

对于这个“县长特别奖”,国内媒体虽观点不完全相同,但态度却很一致——反感。

《北京晨报》说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家天下”的表现。

《法制日报》认为是权力自肥的马甲。

《珠江晚报》将此行为称为超级权力时代的逻辑。

《三晋都市报》称这只是权力盛宴的另一种吃法而已。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作为筹码,进而罔顾现代社会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规则,仅凭个人(或者某个小圈子)的意志就进行原始的部落分配?

《南方都市报》近日刊登社论称,这是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只不过来得太直接,人们有些招架不住。几乎从来没有停歇过的“萝卜招聘”,量身内定的指标,无辜平民的无奈陪考,这些人人喊打、却又人人羡慕的社会不公,与盐山的特别奖励并无实质区别,所不同的是,后者把国人深谙此道、乐此不疲的潜规则进一步显性处理,让社会不公更接近其弱肉强食的丛林化本质。

公务员逢进必考且考试越来越严格。熟悉地方社会政治生态的人都能联想到,这样的“县长特别奖”可能被人钻空子——干部子女先在事业单位干两年,想办法转为事业单位的干部身份,再通过“公选”成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比起一些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他们付出的成本要小得多,晋升速度却快得多。

如此看来,盐山县设立“县长特别奖”,其中不无为干部子女开辟“仕途快车道”的良苦用心,对获奖干部及其子女而言,的确算是十分“特别”的奖励了。

《人民日报》近日刊文关注部分农村子弟放弃高考的现象,文中受访者坦言:“花了五六万元,上了四年学,到头来找工作还要拼爹”,可谓一语中的。

人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过程,即使存在大体公平的过程,也无法防备在某些关键环节的致命“一击”,而这些时候,往往从来都在无情上演“拼爹”的一幕。眼看他人迫不及待、肆无忌惮“拼爹”的时候,无爹可拼的人们除了发出真是“坑爹”的慨叹,还能做些什么?

不拼爹,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这道深刻而犀利的考题,拷问着教育公平和就业公平,而这两项公平,是社会公平和正义最重要的底线。 (胡万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