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4日
权益保障
03

不能让农民工培训成为“唐僧肉”

据11月7日新华网报道,记者7日在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在城市确定一批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社区学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农民工培训基地,开展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每年开展各类农民和农民工培训8000万人次。据了解,为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去年12月,重庆检察机关挖出的农民工培训“贪腐利益链”,说明我们的培训制度本身的设计存在问题。这种套取农民工培训费的现象是“死魂灵”的现实版,以惠民为出发点的农民工培训最终成了“敛财工程”。当国家想尽办法为农民工着想的时候,有些人却在绞尽脑汁把国家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这种行为实在可怕!

与其将农民和农民工交给一些培训学校培训,倒不如实行市场化运作,让具有丰富办学经验的职业院校承担,由“正规军”代替“杂牌军”。职业院校通过接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获得培训经费,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来源之一,能进一步保证培训质量,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并实现职教发展和惠民培训的双赢。这样一来,也就从体制层面防范了作假套取国家培训资金的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实,教育培训市场化的做法早在澳大利亚等国家盛行,并经实践证明切实有效。在澳大利亚,尽管政府是TAFE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的拥有者,但每年向其拨款时,却总是以教育培训这一特殊商品的“购买者”姿态出现。哪一个学院的教育培训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且教学质量高、生活经费低,政府就购买那个学院的教育培训,即向那个学院拨款。

国家花巨资培训广大农民和农民工,这是一项“惠民工程”。如何堵住培训方面的漏洞,不致培训沦为“唐僧肉”,可能要很好地进行制度设计。

(钱桂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