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文化改革中走出个“西府女”
舞台上西府女精彩表演
11月11日,记者来到宝鸡市艺术剧院。早上8点半刚到单位签过到,艺术剧院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们便一起到练功房准备当天的排练。一开始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基本功训练,不一会就大汗淋漓了。一个小时之后,她们便开始进行歌舞剧《西府女》的排练活动。
《西府女》是宝鸡市艺术剧院成立之后编排的一出新的歌舞剧。这台充满西府文化气息的歌舞剧由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组成,由一名有编排经验并且基本功扎实的舞蹈演员负责剧中的一部分片段的编排工作。刑杰是宝鸡市艺术剧院歌舞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在剧团有十多年了。排练过程中她一边和其他演员完成每个拍子的动作,同时还要对舞蹈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指导。短短3分钟的一个片段,演员们从每个动作进行细抠,一遍遍反复排练。因为经常有新的演出活动时,一些节目的演员都要对所演节目加紧排练,新剧的排练中人员常常不齐。“这几天没有新的演出活动,人好不容易能凑齐,所以要加紧排练。改革前演出更多的是为完成任务,现在是演出越多收入也就越多啊!”刑杰说。
作为宝鸡市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笔,宝鸡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由原宝鸡歌舞团和宝鸡话剧团合并而成,现在有职工82人,临时招聘专业演员11人。宝鸡市话剧团和歌舞团曾经是宝鸡市两个很具影响力的艺术团体。上个世纪,宝鸡市歌舞团编排的大型舞剧《萧史弄玉》给宝鸡市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之后不但在西安进行了数月展演,同时还受邀请到日本进行演出,在中日文化交流上留下过浓重的一笔。但近些年来,随着新的文化事业不断冲击和旧体制的制约,剧团艰难地维持着生存。同样,宝鸡市话剧团也处在相似的“尴尬”境界。
随着近年来话剧团很多老演员退休离开舞台,新演员招聘又不到位,虽然舞美人员充足,在制作道具,舞台灯光音像效果方面很到位,但在组织新演出时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与之相反,歌舞团每年都会招一批新的舞蹈、歌唱演员,但是在舞美方面却显得有些不足。随着陕西省的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进,市上经过资产评估和资源整合,将两家合并,组建了宝鸡市艺术剧院。两团合并之后原有的优势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和利用。不但在演职人员方面得到了相互补充,在节目类型上也得到了有效搭配。艺术剧院歌舞团业务副团长袁帅告诉记者:“过去有演出的时候歌舞团总是要向话剧团‘借’几个小品节目来编排一台晚会,而现在两个团合并成艺术剧院就可以独立的组织演出活动,而且更方便演出前的各项彩排工作。”
截至今年10月,宝鸡市艺术剧院已进行公益演出30场、经营性演出18场,演出毛收入超过19万元。宝鸡市艺术剧院院长叶启明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吸取西府文化,周秦文化,再结合两个团各有的特色,争取编排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优秀的艺术作品来奉献给观众。” 本报记者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