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面食
·潘婷·
前两天看到一篇关于吃的散文,里面对南方菜式介绍很多,却认为北方的吃食没有什么可说的。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如果对北方有深入地了解,就会发现,北方人很会吃,也喜欢在吃上下功夫。当然客观地说,北方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蔬菜是不及南方的多,当然在菜式上就没有南方那般花哨,那般多。可是这并不影响北方人在吃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北方有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忙了一年的人们,在冬天有时间、也有理由呆在暖和的家中做一些样子好看,味道又美的食物犒劳自己。
“鸡娃馍”,是食物与玩具的完美结合。以前人们穷,解决温饱都是个问题,认为吃是最重要,可是玩耍、游戏是小孩的天性,如何既能满足小孩的娱乐又能把财力花在吃上,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就想出来这种面食。把馍馍做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有小鸡、小鱼、小猫、小老虎。这些动物形象绝不用模具,只是用手揉捏出雏形,用剪刀剪出胡须、翅膀,用筷子压出羽毛、鳞片,再用小黑豆点上眼睛,用小红豆贴上嘴巴,最后放入蒸笼等一个小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鸡娃馍”就出来了。
“芝卷”,我想应该是叫做“纸卷”,因为它外面的一层面皮薄得像纸一样能够透出里边的馅,但因为是吃的,便写做“芝卷”。这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食物,没有掌握做的窍门,做出来就不成样子,甚至做到一半就无法进行了。首先要把和的面充分揉搓让其韧劲出来,然后用长长的擀面杖杆成薄的大圆面片,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切成小丁的菜馅均匀洒在上面,菜馅要保证在面上洒满一层的量。下来就是做的关键,要把面和菜卷起来,做到一层面一层菜,而且面是越薄越好。聪明的女人家有自己的方法,在大圆面片的中心挖个洞,然后由这个洞慢慢往四周卷,这样就会一层菜一层面,而且会越卷越薄,卷好后的芝卷还是个圆环,要用刀切成小段,放入蒸笼,十五分钟即可出锅食用。菜馅的芝卷,外面的一层面薄如纸般,可以清楚的透出韭菜的翠绿,浇上辣椒水,又在翠绿中点缀了几点红,格外鲜亮,而因为有粉条所以特别柔软蓬松,咬一口又有鸡蛋的香味溢满口中。
“鱼鱼”是人们夏天吃的一种食物,因为样子像小鱼,所以就叫这个名字。这鱼鱼又分“面鱼鱼”和“凉粉鱼鱼”,做法都是一样只是原料不同,各有各的好处,面粉做的软而黏,红薯粉做的滑而筋。先将红薯粉用一定比例的水和开,在锅中熬成八分熟的凉粉,熬的时候很是费劲费神,火候要掌握好,锅里的东西要一边搅一边熬,然后将熬好的凉粉盛到一个大盆中,再在锅中烧一锅沸水,拿出特制的工具“漏漏”,也就是底部布满食指般圆孔的陶盆,将热的还没有凝固的凉粉舀进“漏漏”中,要用大勺一边舀一边往下压,这样凉粉就通过盆底的圆孔掉入沸水中,不但形状像小鱼,在水中翻滚的样子也像鱼在嬉戏。虽然做“鱼鱼”的程序复杂,但因其很爽口,且做的人看着锅中的东西也很有趣,所以在夏天有时间,人们都要做来吃吃。
我介绍了这几样食物,并不是要与南方的菜式进行比较,只是想说,自古在“民以食为天”理念影响下的中国人都有讲究吃的传统,只要有条件有时间人们都会在吃上下功夫,只是因为受原料的影响侧重点不同,南方菜式种类繁多富于变化,而在北方陕西的关中人就在主食上下功夫,做出各种美味又饱含乐趣与智慧的面食。
(王村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