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广东公务员选拔再招130名一线外来务工人员
将公务员选拔范围向本地生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和农民延伸
由于在处置棘手事件上很有办法,工作不到一年,林克存已经成为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组的组长,成为这里的“二把手”。
2003年从中南财经大学毕业后,林克存离开家乡福建闯广东,辗转到深圳报业集团的发行部工作。他说,这份工作虽然不太满意,但还是收获了不少经验。去年得知广东首次招录外来工公务员的消息后,他倍感振奋,报名参加了考试,最后以深圳笔试、面试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用。
组织部门表示,今年,广东将外来工中招录公务员政策再次拓宽,探索将选拔范围向在本地生产一线就业的优秀工人和农民延伸。
“他们年轻有朝气,做事踏实认真,心中有一份奉献社会的激情和责任”
今年的外来工公务员招录中,有一位特殊的出题人,他就是首批招录的外来工公务员李才辉。
李才辉提出的考点里,有扶贫、医保和社保、外来工子女教育等。这是他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一年来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加理解招录外来工公务员的意义,这是一项受惠面广、对录取人员寄予厚望的政策。”他说。
李才辉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未来的两年里他将在广州北部的从化市驻村扶贫。在他驻点的吕田镇五和村,有一户低保户一家4口,妻子瘫痪两年欠下大笔医药费,女儿初中毕业后没有固定工作,儿子刚上初中二年级,学校离家20多公里山路,需要住校,经济负担很重。李才辉帮助他们积极申请购买养老保险,又联系爱心企业捐资解决儿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现在这对夫妻每个月能拿到大约800元养老金,一家人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看粤语电视台,拉本地同事聊天,27岁的烟台女孩徐明惠每天都在抓紧机会学习广东话。小徐是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去年通过外来工公务员招考后,现在是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员。一入职她就到居委会锻炼了半年,现在负责公务员考核、部门公文、宣传等工作。上班第一天她就加紧突破自己的“短板”——语言。“在基层工作,除了听得懂群众的话,还要理解群众所思所想,不能高高在上。”徐明惠说。
据组织部门介绍,广东2010年首批招录的外来工公务员来自国内11个省区市,大学以上学历的占88%,平均28.3岁,“他们年轻有朝气,做事踏实认真,心中有一份奉献社会的激情和责任”。
在打破干部选拔的体制性障碍的同时,为“南漂”的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工为广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受户籍等身份限制,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80、90后“新生代外来工”,对职业发展、体面劳动、文化生活、政治参与等更高层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希望拥有归属感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这一份工作,让我流浪的心找到了归宿,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徐明惠说。
考试特别要求报考者必须是一线工作人员,且户籍不在职位所在市,学历要求放宽,对专业没有具体要求。这些“量身定做”的条件,为外来工提供了平等发展和公平竞技的舞台。
今年,广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珠三角的优秀外来工中公开选拔130名到服务管理外来工的社保、公安部门和乡镇工作。为给外来工提供更多机会,组织部门将130个选拔职位打包成60个职位组,每个职位组有1人录用为基层公务员、1人聘用为事业单位职员、3人可入户职位所在市、5人可增加入户积分30分,使这次选拔工作惠及600名外来工,大大超过去年。
广东省委组织部透露,广东今后还将出台一系列新举措,为“南漂”的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包括从“体制外”选拔逾万名基层团干部。目的是在打破干部选拔的体制性障碍的同时,为年轻的外来务工者开启一个向上流动的通道。 (邓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