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愿更多“新鲜蔬菜进社区”
西安多家社区设立的“新鲜蔬菜进社区”便民公益售菜点,将统一编号并设置复秤台,让社区居民更好地识别和方便购菜,供菜企业将继续按低于市场的菜价销售,居民对活动有什么好建议,或者哪些售菜点服务还不周到,可向报社直接投诉。
媒体把事关民生的菜篮子问题作为自己关注的热点,非但“关注”了,而且直接参与这一便民公益活动,这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之后发生的可喜变化。他们由原来的旁观者,到公益的引领者,这中间有着质的改变。因为媒体不单是客观事实的事后报道,而且还发挥着现实价值评判和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在本质上,这符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精神价值。
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菜篮子”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而连接它的两头——市民和菜农,有着许许多多的深度新闻。比如一方抱怨卖菜难、菜价低,一方抱怨买菜难、菜价贵,中间的利润盘剥,让双方都不满意。这就是“新鲜蔬菜进社区”发生的客观条件。而如何能使这一民心工程顺利实施,不走样、不变质,符合民众的意愿,又涉及到社会的公德和公平。总之这其中,媒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也是,西安推行新鲜蔬菜进社区活动以来,社区居民最关心价格还是菜品?在哪个时间段售菜更受大家欢迎?当媒体参与这一调查,时间历经一个多月,调研人数2000余人,涉及范围35个居民社区,市民对此项活动,支持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就能看出什么是真正的民心工程。现在,随着售菜点与日俱增,还可能出现新的矛盾,也就是说,原来的良好初衷和最大优点——直销价廉、新鲜无害、称足量够,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这大约就是市民最大的担心了。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人们,一旦某些交易形成垄断,就难免有欺行霸市的行为发生,这样一来,好好的一项惠民工程,就可能完全走向反面。到了那时,就绝不是设立一个复秤台或者投诉就能解决矛盾的了。原来的蔬菜早市上,也有所谓的公平秤,也有投诉的渠道,但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让“八两秤”成了市场交易的常态。所以,一开始就要订立严格的制度,如果满足不了直销、价廉、新鲜、公平的要求,就取消社区供应的资质。千万别让投机者接过惠民的大旗,损害了政府的声誉。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