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工会组织员“走活”基层建会棋局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每天奔波在各个企业、工地之间,经常忙得“一天两顿饭,两顿一块吃”。为了给企业组建工会、激发职工参加工会的热情,有时还要听冷言冷语看脸色。他们硬是凭着一股“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的两条腿”的韧劲,终于克服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会难题……
至今,陕西潢屹科技印务公司食堂部的赵永泉都记得,去年冬天在未央区总工会组织员的帮助下,他代表自己的工友们和自己的老板对工资进行了协商,使自己和工友们的工资增长了10%。“一开始我们都觉得和老板商量自己的工资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没想到后来真成了,真得感谢工会的组织员同志了。”虽然工资涨幅不是最高的,却是他们打工以来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工资还能和老板“商量”,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个组织在关怀、惦记着他们。惊喜之余,一股暖流在心头荡漾了许久。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西安市工会组建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基层工会工作“没人干”现象的增多,工会组建难、职工入会难及职工权益维护难问题一度比较突出。
自2009年西安市在全市推行工会组织员制度以来,西安市区县街道(乡镇)所辖建会企业15612家,占全市建会企业数的78.8%,会员占全市会员总数的69%,全市176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总工会。
“脚底板下建工会”
“真心地感谢工会组织员,在她们的帮助下我们才入了会。”李红来自渭南合阳县,从技校毕业后就一直在西安的小六汤包做服务员。2009年7月,在雁塔区小寨路街道总工会组织员孟锦的奔波下,李红所在的小六汤包公司加入了餐饮业工会联合会,李红和小寨辖区内200多家餐饮企业的5000多名员工成为了工会会员。
在西安,随着工会组织员制度的建立,像这样“员工在哪里、工会就建到哪里”正逐渐成为常态。
2009年6月,西安市总工会通过层层选拔,率先聘请326位热爱工会工作的组织员充实到区县总工会和街道乡镇工会组织建设工作。
组织员的主要职责是深入企事业单位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并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但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量大面广、职工队伍流动性大,特别是广大农民工对工会普遍缺乏认识的情况下,组织员要履行好上述职责绝非易事。
王军旗自诩是“全天候组织员”。这位曾在碑林一服装厂担任过工会主席、副厂长,企业改制下岗后就在社会上从事个体经营,2006年看见碑林区总工会招聘组织员时,就义不容辞的报名参加了。用他的话说,“只要看到工会两个字,就特别亲切。”就这样,他成了西安市首批组织员,被派到长乐坊街道工会任副主席一职,负责长乐坊街道的建会工作。
“刚到长乐坊工作,工会连办公桌都没有,就是一个文件夹和两条腿。就是靠这两条‘飞毛腿’和一张‘婆婆嘴’。”2007年底,长乐坊辖区建会率达到85%,2009年底已达到95%。这两个数字的背后,是王军旗辛苦付出的结果。西安新亿杰保洁公司的建会工作让王军旗跑了不少路。“工会是干什么的?”新亿杰公司老总这样问,“你走,我们这里不建会。”老总下了逐客令。然而,这些并没有让王军旗退却,他又去了,这让新亿杰的老总没有想到。后来,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王军旗,是让他的执著打动了。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