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29日

陕西工人报专版 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

当前版:第A4版:专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版
04

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

编者按

为弘杨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表彰和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工人,营造“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社会气氛,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工人日前已评出。王红林等通知无疑是是我省工人阶级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有的在促进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有的在提高自主创新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新品开发、品牌创建和班组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有的在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多数还在生产和工作中创造了先进的操作(工作)法,掌握了“绝招、绝技、绝活”,而且在全国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身上既体现了老一代劳模和先讲工作者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艰居奋斗精神,又彰显了当代工人阶级创新发展、技术强企、智力报国的优良品质。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部署下,在全省人民为完成今年全年任务做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各级工会和劳模协会要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职工,以“省十大杰出工人”为楷模,弘扬劳模精神,同心同德,顽强拼搏,为建设西部强省而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王红林 男,汉族,共青团员,现年27岁,西安市莲湖保安服务总公司保安员。

2007年6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乘坐公交车下班回家,只见一位年轻女子用挎包遮住二位中年妇女的包,手伸向包里行窃。车上很多人看见了,但没有一人出面制止。他立即上前抓住女孩的手腕,刚偷出的钱包顺手掉下来,中年妇女才恍然大悟。他立即拨打“110”,并配合民警一起将小偷扭送公交公安分局。

2009年9月21日上午,在桥梓口,他突然听见某小区有人呼喊:“抢劫了!”随声看去,一名着黑色上衣、身上沾满血迹的男子正仓惶地跑了过来。他纵身向前拦截那个男子,不料却被顺手推开,男子又迅速向西门逃蹿,路人见状纷纷躲闪。看到男子欲拦截出租车逃掉,他不顾一切冲上去,从背后抓住歹徒的左手,歹徒反用右手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他一个左肘压腕,将那男子压倒在地。这时,不远处公交站值勤的民警刘红剑和一名物业人员也迅速赶来,一起将歹徒扭送到西大街派出所。经讯问,犯罪嫌疑人系入室抢劫杀人后正在仓惶逃跑。

他还带领队员们协助派出所民警收集治安信息,排查安全隐患。2008年10月的一天,根据一名队员反映工行家属院5号楼前经常有辆面包车出出进进,十分可疑。他就到5号楼前蹲点观察,发现该处房屋存放大量白酒,且每次拉货行迹十分可疑。于是当面包车再次拉货时,立即报告派出所。经清查发现,此处为假冒伪劣酒的存放点,为社会铲除了一个毒瘤。

自参加保安工作四年来,他先后帮助困难群众200余人,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6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90余人,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余万元。2011年,他被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保安员”。

田浩荣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0岁,宝鸡机床集团数控一车间装配钳工,高级技师。

他主要从事全功能数控CK系列机床的床头箱、油缸、卡盘、刀架以及液压系统的装配工作。进厂十多年来,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工艺,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装配实践中。先后装配过各种型号规格的普通车床、经济型数控车床和全功能数控车床。每次装配,他总是第一个完成,别人一个班能装两个床头箱,他能装4个,被班组成员称为“快枪手”。SHB机床试制时,他仔细阅读装配图、装配工艺,不放过其中任何细小环节。经过几昼夜努力,终于完成了产品的试制装配。同时,还对该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中不合理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被设计部门一一采纳,提高了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减轻了装配劳动强度。

厂里生产的全功能数控车档在消化吸收进口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在最初的床头箱装配中,由于设计和装配经验不足,经常出现床头箱主轴淹死的现象,而主轴上所用轴承都是进口件,价格昂贵,给工厂带来不小损失,也延误了机床的出产日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大胆探索,反复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装配方法及轴承隔套计算公式,成功地解决了轴承预紧问题。1998年他由装配车间调入数控车间从事CK机床装钳。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全新的机床品种,勤学苦练,熟悉消化图纸,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老师傅请教,在总结韩国和日本装配优缺点基础上摸索出了CK机床床头箱装配方法一“主轴箱定向装配法”。

他有一句口头禅,“自己干的活儿首先要让自己放心”,在每一个细节上,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如规定干到0.01mm,他规定自己干到0.005mm,确保装配的机床达到“最佳”。一次,在装配CK7530床头箱时,他凭经验感觉主轴转动过于灵活,于是心生疑惑,在就餐时便问另一名工友装配情况,同事告诉他自己装的床头箱主轴转不动,他立即意识到两台轴承隔套配磨时可能搞混了,由此带来的后果会严重。他立即放下碗筷,将已装好的箱体拆开检查,因为没有到上班时间,行车工不在,他硬是将上百斤重的皮轮用手抱了下来。随后又带着那位同事将箱体全部拆除,倒换隔套后重新清洗、装配,全部干完时,他已经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张锋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36岁,西安水务集团第四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车间班长。

他调到第四污水处理厂时值冬天,也是第四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的初期阶段,条件非常艰苦。积极参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多少个夜晚都能看到他加班的身影。2008年的冬天,地处渭河岸边的第四污水处理厂比市内温度低出几度。有一天,污脱车间一台离心机的螺旋输送器出现了故障,出泥口严重堵塞,他一边让值班人员向厂领导汇报,一边和维修班的两位工人立即着手进行抢修。只见他脱下棉大衣,爬到高达5米的输送器顶端,身体蜷缩在宽不足50公分的空间内,双手不断地向外掏着恶臭的污泥,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站在下面的两位工友几次提出要上去换他,都被他婉言拒绝,等他清理完污泥,从输送器上下来时,不但全身沾满了污泥,身体也几乎被冻僵了,他用双手哈着热气一边斜靠在墙角,一边向维修人员介绍设备故障情况,大家都劝他到房子里取暖,可他仍坚持留在维修现场。而就在此时,值班同事报告,又有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他拉住了正要冲上去的同事说:“你别去,那里很危险。”又不顾工友们的劝阻爬了上去。

2010年夏天,四厂的消化池集泥井堵塞,影响生产运行。他带领班里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组织大家排查问题,确定故障,制定抢修方案。炎热的七月,骄阳似火,不大一会儿功夫,他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整整一天,没有离开过抢修现场。当发现井下故障无法排除时,他对大家说:“我下井看看”。说话间他已经系上安全带,将安全绳的另一端交给工友。其它工友也要下井,“你们不熟悉,我有经验,还是我去吧。”污泥脱水需要添加大量较贵的药剂,同时,污泥外运的费用也是一项很大的开支。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就一直在探索和研究这些问题,16年间,为了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数万字的笔记,把每一次投放药剂的时间和方法记录下来,并与改变后的效果做对照,优化机器运行参数和药剂最佳添加方案。在他的精心攻关下,先后改进了浓缩池的运行工艺、设计了离心脱水机所用高分子絮凝剂的最佳投加方式、改造了消化池投配泵等,从而降低了药耗、能耗,减少了机器的损耗。

杨峰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38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7103厂25车间钳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

19年来,他先后承担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武器装备及新型发动机零、组件的研制生产任务。阀门,作为发动机控制与调节的执行组合件,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才有保障。针对阀门外形小、精度高的特点,他凭着“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快、巧、精、好”的加工方法,成倍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加工某预研型号减压阀关键部件时,遇到了技术难题:要在零件40.6mm深的内腔底平面上加工一个φ1.50-0.05mm小孔,并且与右侧φ3+0.1mm孔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保证尺寸6.1+0.05mm。由于普通钻头太短(一般为30mm),只能采用加长钻头(约为100mm),但这样钻头刚性太差易折断,况且φ1.50-0.05mm小孔与零件φ14+0.05mm孔壁只有单边0.2mm的距离,利用常规的加工方法(划线、中心钻定位、钻孔)和电火花都无法实现。他反复探索,设计制作了“峰型”钻模,既保证了加工的导向和定位问题,又解决了零件的装夹难题。

火药启动器是火箭发动机阀门上的关键部件,形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由于材料是淬火后加工,切削性能差,钻孔时钻头容易钝化,造成孔径超差,出现废品。他翻阅相关资料,通过逆向思维,改变丝锥的切削角度,用自制的导向套攻丝,选择了合适的冷却润滑液,使火药启动器生产合格率达到100%。某重点新型号壳体斜孔和螺纹孔加工精度高,形状不规则,无法进行常规定位装夹。

多年来,他自制工装和钻模70余项,解决了零件装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有效缩短了加工周期和工艺路线,提高工效6至15倍,保证产品100%合格率。

郑青山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6岁,金堆城钼业集团百花岭选矿厂磨浮车间生产一班班长,高级技师。

巡视检查260多台设备,在2万平方米的厂房里指导工艺操作,和全厂职工一起保障钼精矿生产,这就是他一天的工作,不知不觉已是26个年头。经过不断的摸索,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即在给矿、磨矿作业实践中,“一听、二看、三闻、四摸”的工作法。“一听”即为听取设备的运转声音,综合同类设备此时的声响和本台设备以往的情况,分析掌握设备的现状,了解故障的发生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和维护注意事项;同时也根据矿浆流动的声响,判断矿浆的黏稠,以指导给矿水、排矿水和返砂水的科学添加。“二看”就是仔细观察设备运行状况、给矿石性质和分级溢流粒度,以实时的调整球磨机钢球和“三把水”的添加,保证磨矿分级设备的高效运转和生产指标的正常。“三闻”即为嗅闻设备润滑部位油质气味,及时添加和更换润滑油,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四摸”就是用手触摸润滑部位温度变化,感觉分级机溢流矿浆浓细度,以及时掌握设备润滑情况,调节给矿量和“三把水”,保证合格的溢流浓细度。

他虽只有初中文化,却在工作中勇于钻研,敢于实践,成为集团公司的创新能手。2006年以来,金堆城钼业集团公司陆续建设投产了两个系统的高品位钼精矿浮选柱生产线。虽然第一次接触浮选柱生产工艺,他和技术人员一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一举将钼精矿品位由54%提高到57%,同时保证了钼精矿平稳高效产出,在国际上第一次实现了用浮选工艺生产57%高品位钼精矿的壮举,为公司赢得了荣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不仅坚持自学,还把所学知识和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工友,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带出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学习型工作团队。金堆城钼业集团公司百花岭选矿厂4名磨矿工技师全部产生于他所在的班组,所在车间9名生产班长中5人由他们班培养而成。

赵二宝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4岁,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局配电线路工,全国劳动模范。

参加工作34年来,他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为客户服务。以他名字命名的“一保客户满意,二保政府放心”的二保紧修服务队已成为宝鸡市供电公司的品牌。

服务队承担着宝鸡市区602公里10千伏及低压线路,723台配变和开关的故障维修,3万多个客户用电故障的紧急处理、调度命令和停送电任务的执行等工作。为干好紧修工作,他走遍了宝鸡的大街小巷,每一条巷子具体接线方式、用电设备状况他都熟记于心,遇到事故,都能带领队员以最快速度完成抢修任务。

2001年大年除夕,10千伏水泥支线被货场吊车碰断,他带领队员立即出动抢修,初一凌晨5点送上了电;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个村的变压器丝具突然爆了,500多户村民没电用。他和队员背着抢修工具,徒步一个多小时赶去处理故障。2008年夏季,负荷不断攀升,紧修故障增多,高强度的工作使班上许多同志相继病倒,他主动承担起休假队员的工作任务,一人干三个班值的工作。今年9月,宝鸡地区连降大雨,多处线路跳闸、电网受损,他积极投入抗洪保电工作,连续12天不休息。供电紧修服务每年5000余次,每件都做到了报修率100%,修复率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户、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这些人有的交不起电费、有的家里电出了小问题没有能力处理,他根据辖区内情况,制作了“连心卡”,长期记录他们的用电情况,坚持上门走访。因为交不起电费,十里铺苗圃新村特困户张文成老人晚上不敢开灯,他知道后,替老人交上电费、安装了节能灯,冬天还给老人送去了电暖器。老人逢人就说:“有了二宝,我还想多活几年。共产党好!”

窦铁成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8岁,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公司电力工,全国劳动模范。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30年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求知学技的征途上奋进,始终走在新技术的前端。他编写的《电力实验手册规范》,是企业电力工程投标的必备资料;组建的中铁一局电力实验所,通过了国家认证;主编的《变配电所安装施工与试验》,成为一线工人技术培训的专门教材。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实现了由实干型、技能型向专家型技术工人的跨越。

他技术过硬,在铁路电力行业是有名的。他的手机被大家称为“技术120”,常常有认识或不认识的同行打电话向他咨询。自1997年负责变配电所的检测工作以来,最忙时要历经四个省,穿梭于9个变电所之间,在一个施工点工作少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他每年奔波在全国各个施工点的时间达11个月。

2009年元月,他所在的深圳地铁项目成立了“铁成班组”,他用自己的言行带动身边工友们在工作中建功立业。2009年8月,直径60毫米长约23千米的高压电缆,要在14天内展放完成。而车辆段地下电缆夹层高度只有1.6米,无法使用轨道车展放,必须人工作业。夹层里湿热高温,一下去立刻全身湿透,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猫着腰、鼓着劲,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铁成班组连续20天加班加点、突击施工,终于在8月28日提前一天实现电通。

他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技术革新之中,先后提出施工设计变更6次,合理化建议及工艺改进30余次,解决技术难题52项,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00余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价值1400万元。负责安装的50个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是优质工程。

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年轻工人,电务公司42名电力工技师中,带出的徒弟占35名,7位高级技师中,有5个是他的徒弟。

蒲元宝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58岁,陕西华山企业公司第六作业站农工,全国劳动模范。

他从事西瓜品种培育工作30多年来,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已拥有各种品种资源株系2000多份,数量约8000袋,所产自交种可繁殖面积4000余亩,并持有30多个自有的品种资源,在全国中熟西瓜品种(杂交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改良红冠龙(1208)、华垦11号、华垦24号、华垦30号在中熟瓜品种(杂交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他从1974年开始西瓜育种工作,当时西瓜杂交育种在农垦系统还是一个空白点,根据当时农场生产发展的需要,他自定方向,自选课题,边干边学,大胆探索。当时多数人对他从事育种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工能培育出新的西瓜品种。他整天蹲在地里,一边管理,一边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他制出了1000斤西瓜种子。通过与有关种子部门协商,全部销售出去,种植户反映良好,一些科研单位也寻求与他合作。

1991年他承担了有关科研部门的育种任务,当时的主攻目标是西瓜的品质和产量。西瓜成熟的季节正是七月中下旬高温天气,他头顶烈日,从早晨一直干到下午,一次摘了十行西瓜,每切开一个西瓜都要用折光镜观察鉴定,用尺量秤称,硬是从近万斤西瓜中筛选收集了单产瓜种54.5克、含糖12.5%的优良自交系新品种。1992年,他与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培育出的73公斤“1208”杂交种,获第五次全国西瓜区优质丰产组综合性状全国第一。由于该品种抗逆性好,有效解决了西瓜地倒茬年限不足的问题,先后在全国10省市17个试验点进行试验,从各地试验结果及反馈的信息看,一般亩产4000公斤左右,在肥水及管理条件好的地区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世纪之交,他再次与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培育出“94-6”,获省西瓜品种区域试验第一,现已大规模制种销售。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培育各种优良西瓜品种达6000公斤,自交品系300多公斤,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达1000多万亩,创经济价值过亿元。

薛莹 女,汉族,中共党员,现年38岁,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西飞国际国航总厂铆工,全国劳动模范。

波音737—700垂尾前缘组件长7.2米,位于垂直尾翼的前迎风面,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因此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作为垂尾前缘班班长,她带领80%为女性的前缘班,克服困难,相互协作,努力拼搏,确保架架按节点交付。全班职工被波音公司授予“用户满意员工”。

波音质量体系要求严格,要求必须用小于5磅——相当于一个大拇指的推力,使前缘组件上的300多个孔与前梁上的孔同心。由于国内工装定位采用的是卡板定位,而不是国外真空吸附式工装,7.2米长的前缘与工装贴合不紧,装配时极易产生应力,使前缘尾部外摆。她翻阅图纸和技术文件,用改变铆接顺序最大限度地消除蒙皮应力;改进锪窝钻、钻头等工具,人为增加垫片反向校正,使工装与蒙皮紧密贴合;使蒙皮装配后力量分布均匀,保持一条线。

短短几年,波音737—700垂尾批量月产由7架份猛增到21架份,她带领全班成员还为生产线搬迁赶制了24架份储备。在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同时,她总是不忘从工作中总结经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波音737-700垂尾前缘装配质量攻关被列为总厂重点项目,从第400架份以后,外商不允许有任何程度的打磨,这对她们来说是一个挑战。经过3个多月对锪窝钻、窝头、钻头等工具的改进和无数次的试验,最终达到要求,同时生产效率提高了25%。

魏延干 男,汉族,现年29岁,西部超导材料科技公司锻造机操作工,国家重大专项及国际合作项目用棒材指定锻造操作手。

近年来,他参与了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锻件生产,解决了许多钛合金锻件加工的技术难题。钛合金的使用比例是体现飞机性能的重要标志。但钛合金变形抗力大、导热性差,锻造难度高。公司为我国某型号飞机生产锻造钛合金棒材时,因表面锻造开裂合格率不足30%,成品棒材的尺寸和弯曲度均无法交货,仅4个批次公司损失数百万元。他作为锻造主操作手,与技术人员反复探讨,大胆提出简化50%的操作程序,使锻造棒材合格率达到了100%,同时缩短锻造耗时60%。

新型高损伤容限型钛合金大规格锻棒是飞机急需的原材料,由于工艺要求高,一直受制于国外厂商。为保证我国某型号飞机的生产,他提出“坯料扁方锻造”控制锻造速度,该方法不但改善了锻棒的组织均匀性,还缩短了锻坯的加热时间,使锻造产能提升了8%。由他操作锻制成功Ф650mm钛合金锻棒,单重已超过3500Kg,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规格的钛合金锻棒,填补了国内空白,奠定了公司在国内外航空用大规格钛合金棒材生产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嘉奖。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合作项目之一。西部超导公司作为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一个主要单位,承担了提供铌钛超导线材的任务。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可生产。生产中,他大胆提出“快镦、快拔、快转移”的“三快”锻造方法,独立设计了专用操作抱钳和淬火水箱等工装,使铌钛锻棒批量生产成品率由原来的62%提高至76%,显微组织级差在1.5级,拉线数千米不断,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优异水平,部分指标超过了lTER项目的要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