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30日
头版
01

我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出炉

尊严感或将继续下滑

近日,我国首个《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根据调研成果撰写。调研范围涵盖了31个省、270个村庄,共获取了4794户农户的问卷信息。《报告》从农民出发,研究农民眼中的国家和社会以及农民的政治参与。这些调研报告都已呈送给了中央有关部门,还有不少报告为中央领导所批示。

贫富差距感颇深

《报告》显示,农民对贫富差距感受颇深,但暂时鲜有仇富心理,对未来比较乐观;农民对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的国家大事不太关注,政治参与度有待提高;此外,农民的尊严感可能下降,乡镇干部有疏远群众的趋势。

“中央担忧听不到基层的、农民的声音,也担忧好的政策出不了中央,落实不到基层和农民中去。该报告是为了把中央和农民联系在一起,让中央更多地听取到农民的声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说。

尊严感或继续下滑

《报告》显示,农民的尊严感趋于一般水平,既不认为自己活得很有尊严,也不认为其尊严感程度低。其中,年长者的尊严感明显高于年轻人,收入较高者认为自己“活得有尊严”的比重高于收入较低者。过半的受访者认为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比其他人低一等,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持消极态度,务工者和务农者持这一看法的比重更高。《报告》还指出,在与有钱人、政府官员、医护等专业人员交往中,农民的尊严感很低。农民的社会地位有待继续提高。

对法治社会信心还比较低

《报告》显示,农民对国家发展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之和达到89.7%;对建成法治社会表示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之和达到71.7%。

《报告》指出,相对于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而言,农民对法治社会的信心还比较低。这可能与法治社会的建设相对于国家发展更具体,与农民日常生活关系更紧密有关。对于建成法治社会的信心,农民往往基于基层法治的现状来作出评价,对现状的不满会降低对未来的预期;而对国家发展的预期,可能相对较为抽象,农民倾向于从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来看未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邓大才认为,农民的心态现在还是比较健康、比较理性的。对于农民来说,第一很实际,第二他们很理性,第三是农民的心态很健康,第四我觉得农民很感恩。对于新农村建设,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现在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农民都是能够比较正确地对待的。但是,这种健康理性心态是暂时的,如果今后贫富差距拉大、损害农民的权益等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可能这种健康理性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他希望国家正确引导舆论,同时把最真实的一面,客观、科学的研究成果,向社会公布,让大家了解事实。 (杨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