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一线新闻
03

平凡工人的护航故事

2010年9月16日,是王顺红一辈子铭记的日子,他最敬爱的父亲,因肺癌离去。作为家中的独子,本该寸步不离守在父亲身边,可他却远在几万公里外的亚丁湾上。是什么样的任务比家人还重要?“为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

王顺红是中航工业庆安集团的普通工人,可在他平凡的背后,却有着非凡的故事。与他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付璟清、周健这两位工友。他们都曾在无边无际的亚丁湾上,为我国海军索马里护航,在180多天中,经历着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日子。付璟清说:“这些日子,是千金难买的。”王顺红、付璟清,是我国第六批索马里护航技术保障队人员,周健是第七批,虽然批次不同,可说起护航的故事,三人都滔滔不绝。

今年5月5日,在外护航半年的周健,终于踏上了祖国大陆。“感觉太亲切了!”周健告诉记者,准备去护航的那一天,他还在一线工作,接到任务后,来不及见家人,匆匆给妻子打了一通电话后,便拿起行李箱走了。前往索马里的路上,周健既兴奋又害怕,一想到电影里“独眼海盗、骷髅帆海盗船”,年轻的他不免心中发憷。路上一直相伴的海军,与他聊了我国强大技术保证的高科技军舰,让他感到祖国蒸蒸日上的同时,也获得了安全感。

“我们三个,都是地道的西安人,船上的生活适应起来很难。”王顺红说,他们的床只有4.5公分宽,夜里入睡后,除了发动机的“轰轰”声,就是海浪拍打军舰的“啪啪”声,夜里总能醒好几次。“要是遇上大风浪,床根本睡不住。”付璟清回想起生平第一次遇见风暴,还是历历在目。一级警备的警笛声,犀利地钻进耳朵,船身开始剧烈摇摆,床左右摇摆。身为技术保障队,即便在大风暴里,他们也必须出舱,保障小艇的安全。付师傅说:“当时远远看见有七八米高的浪,最怕关键时刻艇出故障。”

现在想想当时的处境,不是惊魂未定,而是多了几番不一样的滋味。再说到海盗,三位师傅不约而同笑了,“和想象中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最近距离与海盗交锋,是王顺红护航第4个月。4艘海盗船,距离军舰500多米,穿梭在军舰周围,亚丁湾上其他国家都出动了直升机,进行驱赶。“我就在小艇里,没来得及担心自己,就怕咱国家的船得不到技术保障。”

除了水,还是水,这是三位护航工人对大海最深的印象。在他们的护航生活中,最美的景象是大海上空的银河和每天的日出日落。为了拍到最美的日出,付璟清三次4点起床,才得到一张来之不易的照片。周健说:“我们在海上,娱乐活动很少,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看星星,早晨数海豚。”对他们来说,海上的生活有些枯燥、难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能与家人通电话。偌大的军舰,近300人,只有一台电话,每次打电话不能超过5分钟,有时排队3个多小时,只为向家人报个平安。

“现在让你们出海护航,你们还会去吗?”“去!”简短的一个字,表达了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虽然这三个人只是普通的工人,但是在国家军舰上,他们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人员,他们用自己平凡的双手,抒写了不平凡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惠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