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07日
综合新闻
02

“小事情”带来的大温暖

穿过空旷的红旗广场,走进西航集团厂区,道路一下子幽静了。两行法国梧桐,在初冬季节摇曳着发黄的树叶,一阵一阵飘落。沿着夹道的老梧桐树,随便拐个弯,便可见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苏式厂房。

每天11点50分,这个平静而安详的厂区就会喧闹起来。下班的人们陆续走出厂房,或步行,或骑车,像溪水一般,汇成一股粗粗的“人流”向大门涌去。逆着人流的方向,十几位红衣红帽骑着送餐车的小姑娘特别抢眼。一辆小车在厂区内停了下来,小姑娘打开车厢门,端出盖着保鲜膜的饭桶。西红柿炒鸡蛋、芹菜炒肉、青菜汤,米饭和馒头。数控班职工朱彬拿着饭盒,打了自己的“加班饭”,坐在厂里为大家开设的休息室里慢慢享用。

休息室面积并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蓝色的桌面,橙色的椅子,墙上贴着职工自己的摄影书画作品。“对西航的职工来说,每个厂区的休息室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朱彬说。近几年西航集团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时间紧任务重,有些职工因为工作忙而不能离开岗位用餐。公司为加班的职工们准备了热腾腾的加班饭,可是由于厂房建造之初没有设计出食堂和休息室,大伙打好饭只能自己找地方吃。朱彬回忆道:“因为没有条件,经常7、8平米的办公室得挤进去10来个人,有人不得不把饭盒端到机床上,甚至蹲在厂区的马路沿上用餐。天气暖和还好,要是赶上刮风下雨的,饭还没吃到嘴里就凉了。”

公司领导看到职工们的难处,安排各分厂一定要解决职工的难题。经过努力,各分厂都因地制宜对现有条件进行了改造,有的利用原来的储物间,有的在厂房附近改造废料库,再添置上桌椅板凳和微波炉、热水器等生活用品,一个个充满人情味的休息室就初见雏形。去年12月底,各分厂的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彻底解决了员工们工间没处吃饭、没处休息问题。

为职工解决的不光是“吃饭难”,还有“洗衣难”。因为工作特点,一线职工工作时,衣物上很容易沾上机油、粉尘和铁屑等污渍,既不能在单位洗,也不方便拿回家。为此,公司为职工们建了洗衣房,每个洗衣房设有两台洗衣机和一台烘干机,既排解了职工的麻烦,又提升了生产效率。

航空动力副总经理刘军说:“吃饭和洗衣看似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可是解决好了,员工更能感受到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投入地工作。解决好‘小事’,就会促成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大事”。 本报记者 刘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