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3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利-副刊 渣道 我的婚事 影像 好心情 矿山雪思 西湖游记 炫目秋色入心来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利-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利-副刊
08

我的婚事

刘学信

我的婚事是在上世纪艰苦岁月中举行的,既简单又快捷,按如今时尚话来说叫闪婚。而我的婚姻却具有传奇性、故事性。回忆往事,记忆犹新,感情至深,难以忘却。

五十年代中期,我二十出头,身高一米八零,体重六十五公斤,浓眉大眼,时髦话叫帅小伙。工作之余,我们男女青年一起跳舞、唱歌、打球、看电影,十分热闹。时间长了,引起一些南方姑娘的青睐。可是我感到自己学识低、工资少,不想谈。这主要是早年我在部队工作时,有一个文书他一家四口吃他一个人的口粮,饿得面黄肌瘦,靠炊事员救济少许米面来维持。这使我产生先立业后成家的打算。

六十年代初,领导派我到西安师院进修数学,1962年毕业时我已二十八岁了,谈婚事年龄有些偏大,同事们多次关切询问。

1963年春,我到西安出差购买参考书,有个好友说他父亲病了,托我顺路到他家去看望。到了他家,老人家关切地问我结婚没有,有对象没有?当得知没有时,他热情地让他二儿子给我介绍一个。盛情难却,于是我同二哥到他的一个朋友家相亲。走到半路我忽然想起忘记买礼品了,二哥说到县城买恐怕时间来不及。不过婚事看缘分,缘分到了空手也能成,若无缘分礼品再多也不顶用。

经过介绍,得知姑娘原在172厂作铣工,1960年工厂下马,她下放回家。双方简单地了解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后,她说了四个字“我没意见”,我也表示同意。于是,次日到县城照了一张二寸黑白照,吃了一桌便饭。当时买衣服要布票,我花了八元钱买了一幅杭州刺绣美女图给她,她给我一双绣花鞋垫,作为定情物,算是举行了订婚仪式。下午她送我上了去西安的火车。

“五一”节前夕,她来铜川矿区看我,我们到当地公社花了两毛钱领了一张结婚证。她带来一床被褥,一个旧皮箱,算是嫁妆。我除被褥、一个小棕箱和书籍外一无所有。

“五一”节这天举行婚礼仪式,我在单位食堂花了56元包了两桌中档酒席,领导和同事们前来送红包祝贺。一般是一元或五角,几个好友凑钱送了一条杭州缎子被面,已是高档礼物了。

次日,我俩携手到文化宫看了一场电影《列宁在1918》,回家路上我们念叨着: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现在虽然生活困难,我们有两双手,以后日子会好起来的。婚事就这样告一段落。

婚后我们没过蜜月就上班了。当时我的工资是58.5元,连同她干临时工,两人月收入近百元。以后有了儿女我们工作更加努力,收入也有所增加,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天增岁月,儿女长大,他们懂事听话,学习刻苦,在我们的扶持下,孩子们先后立业成家,生活幸福。我们结婚至今近五十年,如今已是耄耋之人,仍相敬如宾,虽然有时也拌嘴,但从没红过脸。可以说,我们是先结婚后恋爱。既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没有海誓山盟的表白;既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也没有生死离别的痛苦。我们有的只是互帮互让,大事多商议,小事不计较,过平常实在的家居生活。

有人问我们长期相处、缘分延续至今的秘诀?

我说很简单,就是互相帮助、沟通、磨合。

(陕煤建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