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23日
头版
01

养老金补缺口须“生财有道”

20日公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披露:一方面是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一方面是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建议,应扩大社保基金储备率,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的财务风险。

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不仅揭示出养老金缺口仍然很大,而且揭示出部分人的养老缺少保障——也就是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这些省份,老年人是否拿到了应拿的养老金,让人怀疑。今年10月云南审计部门就披露,5县市未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因此,笔者认为,要深刻反思我们的养老金制度,要以拯救“养老金”的态度来应对严峻挑战。

要想打消公众对养老问题的焦虑,让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改革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管理机制,要明确管理主体,并把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官员考核挂钩以调动积极性。

其次,加大国有资产对养老金的支持力度。尽管目前通过国有股转持、国企上交红利来补充社保,比如,统计显示自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境内外国有股减持和转持资金共计1915亿元,国有股转持和减持资产已成为社保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目前所做的远远不够,与一些国企获得的巨额利润相比,国有资产补充社保的资金还不算多。

再次,财政还需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力度,尤其是重点支持收不抵支的或欠发达的地区。

最后,要为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就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原因是国内股市太让人失望,公众不仅担心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后能否保值增值,更担心投资安全性。所以,如何寻找社保基金安全妥当的“生财之道”,管理层应深入研究,找出办法。

(冯海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