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
一根钢针不大、也不重,但是,如果让你捏着这根针不停歇地缝上10多个小时,很多人都会摇摇头,坚持不了……而这,却是活跃在中航工业陕飞非金属厂缝纫一线的7名女缝纫工每天都要面对的日常工作。
走进生产区,透过玻璃窗,你会发现这里干净整洁,仅有的几个印着小花的水杯隐隐透出几分女性的温柔。工作台上摆放的剪刀、圆规、三角尺以及正在工作台上翻飞穿梭的灵巧、白嫩的手,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个刚刚被陕飞评为“巾帼班组”的团队是由清一色的7名女职工组成的,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走近她们,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动着我;了解她们,才更加理解了她们在单调而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默默奉献青春与智慧的那份无私情怀。
缝纫班的工作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工作零碎,小零件多且需要一针一线进行缝制。每每进入工作状态,7名姐妹就会分组进行“对抗赛”,一针一线比技艺。上个月,她们就完成了近1000项零件的生产缝制,平均每人完成了接近150项的零件,近两尺厚的路线卡片就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中一针一线消化掉了。作为该班组工作的关键部件,调整片缝制对零件的温湿度要求以及张力、时间控制严格,如果12小时内不能准时交付喷漆,就会导致零件报废。工作中,她们睁大眼睛,量好尺寸,紧紧捏好手中的钢针一针接一针地准确下针,在长达10余个小时的突击后,顺利实现了零件交付。此时此刻,姐妹们才顾得上端起工作台旁放置已久的加班饭,哪知道拿针的胳膊已经肿得拿不动筷子了。
缝纫工干活时间几乎都在晚上。这是最让家属们烦心的一件事儿。由于生产车间提供零件的时间一般集中在下午或晚上,于是,“顶灯拿针”对她们来说便成了家常事儿。就拿去年8月份的一个晚上来说,调度室突然下达要连夜完成两架机导管包缝工作的命令。此时已近晚上十点钟,接到电话后,大家火速从家中赶到生产现场。此时的天气还很热,被玻璃絮棉扎得又痒又痛的她们根本顾不上擦一下汗水,87根管子的缝制,她们硬是站着缝制到凌晨5点多。就在这一个月里,她们平均每个人值夜班的次数都在15次以上,其中8个晚上是通宵。特殊的工作时间没少遭爱人、孩子的埋怨,但她们却从未因此而耽误过工作进度。
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不爱干净,可缝纫工的工作性质却让她们在这一刻忘记了“美”。厚厚的工作服把她们的窈窕身姿包裹得严严实实。产品材料出现的大量粉尘,四处弥漫在空气中的玻璃丝又会经常把她们仅露在外面的那一双双灵巧的手刺得又红又痒。一旦不能及时清理,还会造成脸部、手部奇痒无比,甚至会经常性造成大面积的红点,可谁也没有为此而推脱过工作。
她们,是平凡的女性,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业绩。她们,也是劳动竞赛中令人敬佩的“巾帼班组”,她们以女性独有的认真细致与坚韧顽强,用辛勤的汗水、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半边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真正含义。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