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1月11日
百味
04

过年

(西安)薛建德

在兴平、武功一带,历年来无论富裕人家或穷家小户,过年都讲究吃浇汤面,大年初一,更不能例外。天刚麻麻亮,家家户户都吃一样的饭——浇汤面。这第一碗,捞一筷头面,浇满已调好的臊子汤,先献给老祖宗。

有人说:“西府人吃的是‘涎水面’”言下之意不卫生。因为吃面不喝汤、陈汤烧开反复用,无论你怎么说,总改变不了这里人的生活习惯。

旧社会,我家虽耕种有六、七亩,距村子遥远的薄地,北至北关路、南到南关路。父亲辛辛苦苦一年,收不下多少粮食,尤其收的麦子甚少,每亩就是200多斤。一年四季,上顿下顿吃粗粮是家常便饭。要是偶尔吃吨苞谷糁子面,我也心满意足,一年到头,家里常为没有麦面吃犯愁。

有一年,已到腊月二十八,富裕人家,早已蒸好了年馍,我家一粒麦子都没有。这年该怎么过?父亲眼巴巴望着年幼的我和全家落泪了。为了让孩子和人家一样过年,只得向有钱人家借来钱,让我在漆黑的夜里,背着背篓,跟他去离家20里外的武功县烧台村去买麦子,在伸手不见五指,坑坑洼洼,刚下过雪的土路上,父亲几次跌倒又爬起来,年幼不懂事的我,什么忙也帮不上,只能跟父亲做伴。不管咋样,总算买下二斗麦子(每斗30斤),这下过年吃浇汤面不用犯愁了。

过年,亲戚朋友来了,免不了吃顿浇汤面,饭后,在锅里热点肉臊子蘸馍吃,什么菜也没有,这就叫来客吃两顿。过年,母亲带我拿上十二个馍去走亲戚,我总喜欢到有钱亲戚家里去盼着吃顿好饭,亲戚再能给点零钱,如果让到穷亲戚家里去,我执拗不去,母亲常为此事打我,嫌我不听话。

旧社会,在乡下流传着“富人过年,穷人过难”的俗语,正如人常说的,日子好过,年难过。

解放了,我家生活慢慢好起来,再不为过年没有麦面吃犯愁了。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浇汤面旧样吃,但臊子汤里不像过去只给调些酱油、盐、醋,撒些葱花、白菜,如今,什么瘦肉丁、木耳、韭黄、味精、高级调味品……应有尽有,走亲戚吃两顿,讲究吃席面,鸡、鸭、鱼,高档蔬菜齐全,再不像过去,用馍蘸肉汤就叫两顿了。

回想已故多年的父亲,母亲那个年代的过年情景,至今我仍然心酸落泪,要是父亲健在,看看今天农村过年的光景,该多好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