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招工难”用工单位需调整理念
春节过后,江西南昌陆续举办招聘会,尽管招聘企业急切招工,但并未出现求职者趋之若鹜的场面。许多中小企业一方面提高薪酬,另一方面将用人年龄标准放宽,但仍有大量岗位空缺。
春节过后,不仅在江西南昌,在我国不少地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比如,我们发现,在城市里的很多餐馆门口,大都写着“招洗碗工”、“诚聘服务员”的招聘信息。与此同时,现在的应聘者变得越来越“挑剔”,大家看到月工资低于2000元的,根本都“不屑一顾”。而最近几年,在餐饮、保安、建筑等行业,工人年底拿到工资就“一去不回头”的情况更是常见。
面对“招工难”的尴尬现实,作为用工单位来说,切不可只是一味地抱怨应聘者太过于“挑剔”,相反,用工单位需从自身找“症结”,更需及时转变用工理念。事实上,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大家在辛苦付出的同时,谁都希望能得到更多回报,这其中,既包括薪酬待遇,更包括相应的社会保障等。
然而,这些年来,虽然物价一路猛涨,可不少用工单位却并不能大幅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这样的状况下,用工单位势必无法营造拴心留人的氛围。甚至,有不少用工企业不能严格按照相应政策法规与劳动者签订合同,对于企业应当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等,更是不择手段进行回避。用工单位如此这般对待自己的员工,短期来看,虽然节省了一定的用工成本,但这势必会造成员工的大量流失,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面对当下不少用工单位遭遇“用工荒”的尴尬情形,大家必须要进行思想的“大洗牌”和战略的大调整,既要清醒地认识到劳动力低成本时代已基本终结,还需彻底对企业用工的投入进行制度的完善。
作为企业来说,要想真正实现长远发展,人力资源是基本的保障,因此,一定要依靠和谐的用人氛围、优厚的福利待遇等,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空间,让广大劳动者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企业的发展拼搏奉献! (陈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