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打工者“候鸟”变“留鸟”创造条件
在青岛多个劳务市场里,有的企业初六就开始正式招工。不少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坦言:“人越来越难招了。”为吸引更多员工,许多企业的招工简章上纷纷写有如下条款:保证不加班、每年组织集体旅游、提供夫妻间、给予优秀员工出国进修机会。还有企业在承诺的工资数额后特别标注:绝无浮夸数字。
如果读了上述新闻,你又觉得“用工荒”卷土重来,你就被一叶障目了。因为在众多企业抱怨“用工荒”的同时,许多打工者却抱怨工作难找。
何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现在的打工者,已不像他们父辈那样,从里到外洋溢着孺子牛的精气神韵,忍受是他们的性格特点。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视野相对较宽,因而也就有了较高的权利意识。以前他们父辈能够容忍的动辄加班、不付报酬,或者不签合同、不办保险,他们却比较叫真,乃至不大相信企业的许愿和承诺。似乎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这就是企业在承诺之后,再来个“绝无浮夸”表白的原因。其次,一些企业不讲信用,招工时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不是那样。比如住宿条件差,伙食不够好,工资待遇低,福利又有限,晋升机会少,管理不人性,放假时间短,有事请假难……因此缺乏吸引力。第三,第一代打工者年龄增大,不想外出;新生代打工者顾及外出成本太高,不愿再当“候鸟”,加之不少企业内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既然远离家乡和不出家门,收益差别不大,谁还会舍近求远,到处漂泊呢?
综上不难看出,由于观念以及原有条件的改变,新生代打工者,越来越不愿意充当到处迁徙的候鸟,而渴望融入城市,成为留鸟。这就是用工和求职之间的错位与矛盾。事实上,那些口碑很好的企业,你见过他们有过用工荒吗?或者再问一句,你见过公务员有过用工荒吗?没有,因为他们都是稳定的留鸟,除过那些交流重用的干部。故,如果要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就要想方设法,改变打工者候鸟的身份标签。反之,不仅春运大潮年年不退,恐怕还会出现局部的“用工荒”哩。 (雷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