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戏台
高震
踏着石板路,流连在江南水乡的美景中,突然水面顿时一宽,发现在水面上,几排立柱上支撑起了一座由三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依次组合的建筑物。隔水相望,白色的石灰墙上,勾画出了美丽的图案,墙两侧各有一个门,雕梁画栋的立柱两旁分别悬挂着两串红灯笼。青瓦的屋脊和斗角上坐着几只神采奕奕的神兽,心中顿感激动,这就是鲁迅先生《社戏》中的水上戏台,遥想着先生年幼时看社戏的情景,一种欣喜油然而生。
加紧脚步,绕过了一座青石桥,顺着石板路,来到了戏台,说是戏台,倒像是戏楼,高高的架在水面之上。穿过了一段回廊,首先来到的是一个面积有20来平米的房子,这里就是后台了,是演员们画油彩、穿行头的地方。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温文尔雅的秀才、温柔大方的小姐、舞枪弄棒的刀马旦,都在这里梳妆整齐,严阵以待。出了后台,在前台和后台的中央结合部的空隙处,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地方,这是乐队的专属地,到了演出的时候各种锣鼓家伙摆放整齐,好像一阵开场鼓就能催出杨家将的千军万马。
来到戏台的中央,仔细一看,白墙上的美丽图案原来是几簇粉色、白色、红色的牡丹。两侧门廊的上方分别写着出将、入相,转身朝前望去,视野开阔,波光粼粼,水底的水草随着水流舞动着,伴着微风吹拂,有种贵妃醉酒身段摇曳的感觉。但是来的时节不好,没有办法观赏到社戏,感到有点遗憾,忍不住站在台中央,学着电视上的动作亮起了相,回味着鲁迅先生当年看社戏的滋味。
带着毡帽的船家,载着客人,摇着乌篷船从戏台下方的柱子中间穿过,热情地向我招手,我也高兴的回应着。
从戏台上下来,总是觉得少些什么,哦!想起来了,原来是少了一样先生当年看完戏,回家途中在六一爷爷地里摘的“罗汉豆”——蚕豆,好在岸边的店铺里都有卖的。
遥望着渐渐模糊的戏台,回到了铜川,但是时常会畅想水上戏台那舞着水袖,唱腔温婉的场景。
(鸭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