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不该有车”损伤的到底是谁
“为什么别人开车可以随进随出,而我一个清洁工就不能开车进厂?”一提起厂方阻止其开车上班的事,在长安乌沙一家塑胶皮具厂工作的吴建国就哽咽了。这个自称“奋斗一辈子就想拥有一辆车”的男人,数日前买了一辆二手越野车,不料工厂保安以“执行上面的意思”为由阻止其开车入厂。
吴建国之冤,冤在打工者不配有车。这家企业的赵姓主管就明言:“我没车也不希望在外打工的人买车”。我明白这位主管的心思,作为企业主管尚且没车,你一个打工仔充什么能耐?悲哉此言!有钱大家都可买车,打工的用自己劳动的钱买自己的车,有何不可?难道买车也有身份的限制不成?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并尊严生活,这是国家的政策。他虽然只是清洁工,但拥有一部车是他的梦想,如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体现的是体面劳动。务工者日出而作,日落而休,图的是改变生活面貌,实现尊严生活。
国家提倡劳动光荣,鼓励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但仍然有一些人抱着腐朽的等级观念不放,表现出的是对普通劳动者的歧视与不屑。
吴建国之冤,冤在企业对员工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吴建国说起委屈,几度哽咽:“身为清洁工,省吃俭用多年,好不容易买了部3万元的二手车,却惹出一肚子气来。”原因是企业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而清洁工则被列入了末等,于是他遭到了冷遇。企业方的解释显然牵强,说:“担心老吴把车停进厂区之后,被某个员工不小心划坏,公司不赔也不好”。同时又自圆其说:“像业务员的车或者厂里的公务车都是免检,老吴的车显然不在免检之列。如果每天都检查的话,老吴自己也会很烦。”
由此看来,此事从表面上看是员工受了企业的委屈,实际上却是企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他失去的是企业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而没有亲和力与凝聚力的企业只能说是一盘散沙。
(曾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