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下岗工人自制潜水艇造价二十万
已收到三艘订单
在汉阳红光路谭李湾,有一间上世纪80年代的厂房,它是张五一的潜艇组装基地。漏风的窗户、斑驳的墙面,让你无法与造现代化的潜艇联系到一起。厂房中央立着一艘红褐色的封闭船体,形似大茶壶,四周焊花四射,这就是张五一将于下月交付的第二艘潜艇。据了解,该艇出厂价在20万元左右。
记者见到张五一时,拖着一瘸一拐的双腿,在厂房里来回指挥,并不断接听电话。
“潜艇工厂”有工人10来人,厂长张五一和技术员有单独的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是个废弃平房,有一间教室那么大,5张办公桌上只放着一台老式的台式电脑,没有空调,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挂着一块红色的塑料布挡风。
提起那条瘸腿,张五一笑称,在造潜艇期间,他在家换灯管时摔了左腿。医生说,骨折了,至少躺3个月。因惦记着造潜艇的事,张五一哪管什么医嘱,没几天就下了床,一直瘸到现在。
此前有媒体报道张五一时,介绍他是中国民间造潜艇第一人李玉明的弟子。张五一笑着说:“其实,最初我也是一个看笑话的!”在李玉明造潜艇时,自己也挤在人群中看热闹,与李玉明并不熟悉。
第一次看到李玉明靠敲敲打打造潜艇,张五一的第一反应是:“就这样造潜艇,完全是鬼闹,不是搞笑吗?”但他仍然感激李玉明把他带上了这条路,而且他现在制造潜艇就用到了李玉明的鳍板专利技术。
张五一今年37岁,最高学历是高中,下岗前在武汉一家纺织机械厂上班,现在的破厂房就是当年他上班的工厂。得知他要造潜艇,留守人员便宜租给了他。
与大家光看热闹不同的是,张五一捕捉到了另外的信息:小潜艇其实有很大的市场,一旦研制成功,商机无限。张五一最初掏了3万元,资助李玉明研发,但3万元造了几个沉到湖里的铁砣砣之后,连泡泡都没冒一个。
张五一还是决定下大本钱造潜艇。他掏出了全部家底,并四处借钱,后来朋友看到他都绕道走,“都被我借怕了”。张五一统计了下,前前后后投进去的钱有300万元。
截至目前,张五一签了三份订单,客户分别来自大连、蓬莱、龙口,都要在今年交付,其中有的客户已经付了定金。在和客户的协议上,记者发现双方把潜艇换了另外一名称,叫做海底采集器。张五一说,这是规避风险。
(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