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中铁宝桥集团
真情温暖劳务派遣工
本报讯 “能带着媳妇去香港旅游一周,是我之前做梦都没想过的事情,村里的人都很羡慕。”中铁宝桥集团铸钢车间劳务工王天军自豪地说。他是去年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劳务工”,与企业的“先进工作者”一道去香港健康疗养旅游的。“能和正式职工先进个人享受同样的待遇,我知足了。”三年来,先后有17名劳务工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劳务工”,30名劳务工被集团工会评为“工会积极分子”,受到与正式职工先进个人一样的表彰与奖励。
目前,宝桥集团本部使用劳务工近600人,占职工总数的18%左右,他们已成为宝桥职工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宝桥集团制定出台了《劳务派遣员工管理办法》,确保这些劳务工与企业正式职工一样,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活动,同考核。”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索苇表示,这么多年来企业从没有发生过一起拖欠劳务派遣员工工资的现象。
集团公司党委、团委把劳务工中的党员、团员纳入党团组织正常管理,参加党团组织活动,先后吸纳符合条件的500多名劳务派遣员工加入工会和共青团组织,保证他们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在集团公司开展的各种主题争创活动中,也专门为劳务派遣员工留出一定的名额,及时表彰和重奖他们。
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劳务工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对单位的劳务用工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先奖励和置换身份的规范运作,有效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劳务工的积极性,使这些劳务工一心扑在生产上,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努力拼搏,勇于奉献,先后有9名劳务工被评为“安全之星”、“质量之星”、“生产之星”和“服务之星”。
“劳务工是宝桥发掘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近几年来,集团按照《优秀劳务派遣工招聘办法》,做好优秀劳务工的‘身份’转化工作。”索苇介绍到,近三年来,共有90多名劳务工通过严格考核,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工种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前只有关键技能岗位的劳务工可以参加考核转化,现在普通工种的劳务工也被纳入到‘身份’转换的考核中。”
平日里工会组织的活动、慰问、评先都能看到这些劳务工的身影。“对于劳务工,我们一视同仁,也在想方设法将他们纳入到工会组织活动中来。”索苇举了个例子:集团公司的门卫全部是从宝鸡市社保大队聘请来的,在集团公司工会的帮助下,30多名派遣工自行组建工会小组,并从中选出工会小组长,平日里他们自己也常组织些活动。
“这些劳务工无论是在生产岗位上还是辅助岗位上,都为宝桥集团的发展默默奉献,做出了成绩。”索苇语气很坚定,“我们将更好地服务于这些劳务人员。”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