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27日
企业新闻
02

网购冲击下实体书店期待转型

3月10日上午,宝鸡火车站附近的青松书店女老板将《大众文摘》、《读者》等杂志一一摆放在门口,然后请出她的“销售员”——电子扩音器开始叫卖:“大众文摘、读者……一元一本。”一天的书店营生开始了,她翘起二郎腿与路边的小摊贩开始闲聊,地面杂乱的瓜籽皮与书香之地没有半点匹配。

与记者一同待在青松书店的小学女教师赵伟,指着一元一本的漫画杂志说:“小孩就喜欢这些。”闻声而来的女老板应和着:“也就这些东西能卖,别的书都等着落灰呢。”青松书店在宝鸡火车站已存在6年,回想当年开书店的情形,女老板说:“书店里待得都是文化人,爱看书代表你有内涵,家里存书显得特别有书香气,当时图书生意火得很。”再看看眼前贱卖的杂志,屋内为了省电灭掉的灯,她感叹时代变迁之快。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带给人们另一种生活。

文艺青年们只去书店却不买单,回家后精打细算地比较几个网店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喜欢网络购书的赵昊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月自己最少买三本书,在实体书店至少消费100元,若是在网店选购则省一半的钱,而且不用出门挤公交,送货上门既便捷又省心。一本果戈理的《死魂灵》在当当网上最低售价为1.20元,最高售价15.90元。与当当网并驾齐驱的卓越亚马逊购物网站,最新图书的价格至少为原价的5折。为了让读者买得更放心,他们还推出了在线试读板块,对图书的目录、序言、第一章节等进行在线阅读。

“这多方便啊,而且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我们这些书虫都能尽情交流。”点开自己的网络小站,赵昊辰兴奋地介绍着网友们的读书心得。现在人们还在看书,还在买书,不过他们不再去实体书店看书、挑书。赵昊辰打趣道:“去书店都是伪文艺青年,看书要低调,我不在大庭广众下装渊博。”在他看来,能以低价购买图书,获得无价知识,何乐而不为。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网上书店的客户群主要为白领阶级,不爱逛商店的人,在网上查询信息的人以及电脑爱好者等。它不仅与在实体书店购书的人群不冲突,而且可以达到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网上书店之所以定价低,主要靠销售量来维持平衡,收益最次是销售额的一半多。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生活模式导致众多实体书店的消失,如何自救成为实体书店的最大命题,“转型”成为他们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道路。女作家张抗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保护实体书店的议案,其中指出“自2010年开始,全国各地民营实体书店倒闭的消息不绝于耳。民营书店的平均毛利不会超过17%,绝大部分民营实体书店根本无净利润。网上书店的低价冲击和疯狂扩张,严重挤压了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实体书店实际上已沦为网上书店的‘样品店’。即便是国营新华书店系统,销售业绩也因网上的恶性价格战而持续下滑。”她认为,政府不论是在城市规划还是公共服务投资上,都应加大对实体书店的关注。

张抗抗的呼吁正中民营书店老板的心意,“我们多希望谁来帮帮我们。”宝鸡人民街上的文友书店,10年前门庭若市,如今书店一半的图书撤下架,出售的图书大多为养生、菜谱等,另一半空间挂着彩色丝巾和一些女性饰品。

书店,现如今在人们生活中应有怎样的姿色?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收入的提高,更多的诉求在于生活品味的提升。西安市民王晓凯说:“书店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一个城市若其中地标式建筑中有书店,不觉间就增加了些许文化情调,大多图书爱好者觉得不同的书店应有不同的情调,定位对实体书店很重要。谈到自己心中的书店,王晓凯说:“书店不再只是购买图书的地方,在现代青年眼中,它更是一种艺术场所,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能买到书的简单诉求,更希望感受到文化气息。”

本报记者 王惠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