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风清再扬帆
——记突破发展的旬阳县信用联社
思路决定出路
理念引领发展
新理念铸就新模式
新模式成就新突破
新突破引领新未来
——题记
旬阳联社成立于2005年,联社内设8个部门,下设16个信用社21个分社和1个营业部。该联社内练素质、外塑形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存款大幅增长,贷款增速加快,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联社获得各项殊荣近百项,截至2012年3月,旬阳信合存贷款余款分别达到40.9亿元和26.8亿元,存贷款分别占县城市场份额的56%和61%,为旬阳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咱们自己的银行”。
走改革兴社之路
“改革兴企业、富民天地新”。2003年,旬阳县联社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被省联社命名“旬阳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同年旬阳信合率先在全市建成首家县级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2005年6月,旬阳县联社在全市率先实现县一级法人改制,实现了“一次创业目标”。在完善建立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三个板块的经营管理体制后,又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迈向了现代金融企业的新征途。
2006年旬阳联社开通了公民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实现了存取款全省通存通兑,同时开通了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建立起农村结算绿色通道。
2007年旬阳联社成功发行银联“富秦卡”并率先在安康市实现守押社会化。
2008年实现惠家资金“一折通”县级集中兑付,并在全省推广;全辖安装安全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同时与110联网检测。同年开通了全省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和征信系统。
2009年成功发行了具有借款、还款功能的“富秦家乐卡”累计发卡10万张。
2011年省联社把旬阳县信合经营管理经验命名为“旬阳模式”向全省推广。多项殊荣多年实践经验,使旬阳联社成为安康市乃至全省信用联社改革发展创新的“排头兵”。
面对丰硕成果和各方褒扬,如何控固发展成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旬阳县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实际走访、调研分析,将“服务三农、强化管理、提升形象”作为全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模式,踏实履行服务职能,实现了经营管理的新跨越。
县联社通过实施资金营销战略,大力组织存款,拓宽融资渠道,壮大资金实力,创新金融服务,各项措施的实施,旬阳联社各项业务指标再创新高,存款余额达40.9亿元,贷款余款26.8亿元。通过强力措施,不良贷款净降973万元。占比2.57%,较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增资扩股2000万元,实现资格股向投资股全额转化;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463%,拨备覆盖率达到253%,资本充足率达到14.31%,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8.17%。各项风险监管指标持续达到农商行改革要求。
目前的旬阳县信用联社,已成为全县存贷规模最大、机构网点最大、服务范围最广、支农力度最强、社会信誉最高。人民群众信赖、政府满意的地方金融机构,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扶工助农惠民生
旬阳县联社瞄准扶工助农民生工程这一中心,大胆探索符合农村实际、适合农户需求的服务方式,让更多需要资金扶持的农户、中小企业和商业专业户沿着健康持续的道路发展。
2011年旬阳县联社完善信贷支农“三项制度”和“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对全县9.85万户农户进行了评级授信44亿元,为891户、297个个体工商户信用共同体授信1.9亿元,为669户、223个劳务经济信用共同体授信2.1亿元。围绕县上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型劳务产业发展,加快信贷支持,促进农村产业集约化经营和劳务经济抱团发展;制定了《城镇社区居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支持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信贷服务管理办法》,积极扶持进城农户创业,制定《边远乡村信贷业务管理办法》,优化整化信贷资源,对边远农户实行“富秦家乐卡”放贷。累计发放贷款19.8亿元,累放农贷占比达96.6%。
“广为企业输血、促进健康发展”。县联社主动贴近该县新启动的十大开工项目,推进的十个续建项目和十个前期项目。根据项目进展程度,定期对每个公司客户走访座谈;为及时掌握企业的金融需求,对每个项目建设紧跟一名客户经理,挂联一名包抓领导;通过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拓宽贷款担保路径,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83家中小企业评级授信4.6亿元,累计放贷2.2亿元。
“便民设施遍城乡,信合服务惠民生”。旬阳县联社以切实服务民生为宗旨,成功代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代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9.8余万人,收保费2345.4余万元,为全县4.64万60周岁以上老人代发养老金1237余万元;成功代理药品采购配送结算业务,在镇旬路分社成立了旬阳县药品配送结算管理中心;全年兑付惠农资金56.6万元,2.48亿元。
提升服务创一流
旬阳信合人面对各类新型商业银行实力的日益壮大,潜在的竞争力的增强,而农信社传统、陈旧的形象问题已极大削弱了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且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要想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稳住脚,取得更大发展,坚持走以制度创新,机制的转变来顺应发展需求,已是势在必行。
旬阳县联社从“人本管理、机制转换、绩效考核、过程监督、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着力做好企业形象能力建设这篇大文章,集全员之智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服务优良、务实高效的现代金融企业新形象。
“创新经营机制,彰显企业活力”。旬阳县联社通过制定“三定”方案和《中层干部管理规定》,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坚持用人标准,优中选优不搞终身制,新管理制度的实施,真正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合企业的活力。同时完善经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新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通过有组织学习先进事迹,分析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进一步提高了防控质量,确保安全达标升级,杜绝经营安全事故。
“重塑形象、提升能力、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ATM自动取款机镇镇通,POS助农取款机村村通工程,安装ATM机23台,存取款一体机1台,POS机221台,使城乡支付结算环境极大改善;家住旬阳县金寨乡偏远山村的村民王师傅,以往要存取款往返路程就要几个小时,自从联社实施POS助农取款机村村通工程后,王师傅足不出村便能取款。稳步推进网点“三化”建设,对全辖38个营业网点宿办楼纳入整体规划,统一改造装饰、初步达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形象一流,标准的金融企业,重塑了老百姓心目中银行的新形象。
创先争优显活力
2011年新一届联社班子上任以后,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创建工作纳入三年规划,与各项业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罚,做到了党政工齐抓共建;实施“一把手”工程,全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员工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及业务水平,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统一了全社员工的职业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塑造了和谐向上的信合文化,提升了新型信合企业形象,联社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实现了企业突破性发展和精神文明建的双赢。
在采访将要结束时,陈理事长满怀信心地说:“本届任期三年,按照目前的情况,三年规划两年就会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固提升、稳中求进’的双稳发展思路和‘四个面向’市场定位,继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增强实力,立足县情,服务县域经济,打造信合品牌,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唐登林 陈涛 吴礼刚)
宽敞舒适功能齐全的营业大厅
旬阳信合全省首家成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管理中心
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县城标志性建筑信合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