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情
·杨江锋·
浓浓的乡村风情装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童年的那些趣事,让我幕幕触心,长大了我便远离了故乡,一个人只身在外,每当冬天来临,听着大家都议论自家的暖气时,便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土炕情。
家乡的土炕是用砖和泥坯(一种泥和麦秆按一定比例和匀抹成的土坯)制成,通常宽两米多,可同时睡五六个人。前些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辈们整天在土里刨食,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更不用说多盖几间宽敞的住房供子女分床而睡。孩子们和父母挤在那一间房子的大炕上,虽说是其乐融融,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每到冬天,能买起煤,盘个土火炉子的毕竟是少数富裕人家,大多数人家都是让孩子们上炕取暖,好在家乡的土炕可以用柴禾烧热,那些玉米杆、麦秆、烟杆便是最好的原料。只是用这些烧的炕热度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于是家里勤快的老人便早早就上山割一些刺槐、胖杆腿、蒿蒿柴、野薄荷等一些耐烧的柴禾用来烧炕,那样热量便会持续到后半夜,孩子们便可在那热乎乎的炕上美美的睡个通宵。
每逢亲朋来访,热情好客的家乡人一边招呼客人脱鞋上炕,一边取烟倒水,炕中间放一个小被子,上面放一张小炕桌,家里的长辈和男主人陪着客人围着炕桌盘腿而坐,拉着家常,吃着自家产的核桃、柿饼、红薯干之类。
家乡的麻食、饺子被称之为细饭,是专门招待客人的最佳主食,菜类则不很讲究,但也必定是几个碟子。平常人家不逢年过节也舍不得买肉,豆腐偶尔可见,大白菜、莲花白、红白萝卜、土豆这些是家常菜,在主妇的手里不停地变着花样。养鸡的人家能给客人们端上一盘炒鸡蛋,便不知要让家里的小馋虫们流出多少口水,因为鸡蛋只有在过生日时才能吃到。好在客人们虽说看到黄灿灿的鸡蛋香气诱人,可一想到桌外的小家伙们肯定等不及了,便不由得绕着碟子夹其他菜。所以,尽管主人热情地让着,客人们只管说好了好了。等客人吃完,撤下桌子,那碟子里剩余的鸡蛋刚端回灶房,便让小家伙们吃得一光二净,甚至连碟子也用馍擦得干干净净。
如今,家乡的土炕已很少见了,只有老人们偶尔还盘几个火炕。随着家家户户新庄基的落成,大火炕上的亲情随着岁月的流失而逐渐消失殆尽,父母和子女们分居而住,多了一份自由同时也多了一份隔膜。随着时代的发展,火炕慢慢的不复存在,而大火炕上的情怀我久久不能忘怀!
(澄合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