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了生命的微笑
残疾人连忠照自幼因骨髓炎左腿致残,又双耳全聋。躺在病床上自学文学。他的梦想是像巴金一样,用优美的文字,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然而,多年来却一直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奔波劳碌。2007年,他的骨髓炎病再次恶化,剧烈的疼痛使他每天夜晚都无法安然入睡。紧跟着,随着市场的拆迁,他们全家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正当他在病痛里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现名《生命的微笑》)的时候,与他生活多年的妻子,又离他而去……在人生的伤痛里,他擦干了眼泪,继续着文学的创作。
1968年,连忠照出生在陕西旬邑县清塬乡连家村一户贫困的农家。生活的艰辛,使他自幼就营养不良,大病小病不断,终于在1978年夏天患了左腿骨髓炎,虽然多方求医,但最终还是被无奈地用一块木板抬回家中。不久,死神第一次光临,医生都说他不行了,他的奶奶却紧紧抱着他不肯放手,一任自己的眼泪流下来……
也许,是奶奶感动了死神吧,他竟然活下来了。但他的双耳却因药物中毒,而永远地失去听力。世界在他的面前变得死一般寂静。他只能流着泪躺在炕上,看着窗外屋檐下翻飞的小鸟,看着孩子们在屋子里蹦蹦跳跳……
那时候他的病,使用任何抗生素、抗菌素都没有效果,他的大腿上的肌肉、皮肤,都大面积溃烂,化成了脓水。疼痛,就像刀劈斧砍似一阵阵地袭来。就在这剧烈的疼痛里,他还盼望着能够上学。奶奶就到村里学校去给他要来语文课本。他依靠读书,慢慢熬过那段痛苦的日子,并且爱上了文学。他开始梦想着当一个作家,就像巴金一样,用自己的笔写出人世的悲欢离合,写出艰难生活里人性的光芒。渴望用自己的文字,给别人的心灵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
后来他参加了一个文学函授,陆续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其中诗作《清泉月》获得《鸭绿江》文学函授中心首届精短作品征文佳作奖,诗作《我的河》被选入同年出版的《当代新诗人千家》选集中。因此认识了同为文学函授学员的云南姑娘刘向月,二人诗书来往,终于走到一起。遗憾的是,结婚后,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笔,先在街头摆摊卖书,后来又在市场开书店。十八年间,他们卖过副食、冷饮,开过话吧,甚至给人修补衣裤。备受艰辛,只是为了一个愿望:能够攒一笔钱,然后安心创作。为了这个愿望,连忠照每次到西安进货都不敢住店,晚上不是睡在公园的长椅上,就是车站的候车室。来回两天时间,只吃一顿饭,一点一点积攒着钱。结果因为积劳成疾,他的病情再次恶化,又一次差点死去。然而,就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文学的梦。
2007年,因为市场拆迁,他们失去了赖以谋生的门市。连忠照决定在家安心创作。为了生活,也为了给连忠照一个创作的空间,刘向月带着小女儿去了外地打工,一年后,面对生活的无奈,她选择了离婚。就在这样的痛苦和无奈中,连忠照还是忍着腿病的疼痛,趴在床上,写下了《生命的微笑》(当时叫《轮椅上的梦》)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其中一部分在一些网站上连载后,很多网友都说这是一部继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之后又一部感人之作。有的网友还给小说配上《为了生命的怒放》音乐,被全国几十家网站转载。
随后,连忠照用了一年时间,对作品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名称为《生命的微笑》,这部小说开篇就以浓郁的感情以及独特的、具有冲击力的叙述方式,紧紧抓住了读者,作品展现的底层人群的生活、命运,在当今这个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环境下,引发大多数读者的认同感。特别是在人情冷漠,连爱情都充满功利性的现实里,小说催人泪下的亲情,以及那种真心相爱,却不能生死相依的爱情,都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让他们看到了日渐失去的一些珍贵的东西。
这部书完成之后出版却成了问题,省作协秘书长王芳闻知道后,为此多方奔波,目前这部书仍在出版社过程中。一年来,连忠照还陆续在各种刊物发表作品一百五十多篇。其中介绍《生命的微笑》创作过程的散文《一个残疾人的文学人生》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入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辅助阅读作品,散文《乡村食话》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21世纪年度散文选》。 □王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