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08日

陕西工人报要闻 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隆重开幕 且看樱红芭绿时 企业大了,更别忘社会担当 图片新闻 未雨绸缪防大汛 图片新闻 荣获中航工业管理推进奖

当前版:第A2版:要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要闻
02

且看樱红芭绿时

——长庆采气二厂加快数字化建设打造新型采气厂纪实

编者按:信息化、数字化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显著。位于我省榆林市的长庆采二气厂,在建设“数字化气田”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适应、应对信息化、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并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了新型现代化采气厂的建设进程,值得全省各工业企业学习和借鉴。

作为我国陆上第二大天然气采气厂的长庆油田采二气厂,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建设“西部大庆”的快车道上,又出了那些招呢?4月16日,该厂厂长李天才说:“以数字化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措施,彻底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型采气厂”。

动力:源自思想解放

2001年投入开发建设的榆林气田,自营区块井站的数字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较低。2008年,长庆油田劲吹“数字化”之风。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数字化是一场革命,将在降低气田开发成本、提高安全管理、优化劳动组织、控制用工总量、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变革。

2009年1月20日,长庆采气二厂工作大会上,厂长李天才发布了动员令:“要敢于打破旧框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决推进数字化建设,彻底改变传统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才能适应‘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的需要……”。

明确的认识就是行动的动力。短短的8个多月时间,长庆采气二厂就完成了榆林气田自营区块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工程,让方兴未艾的数字化正式入驻榆林老气田。

尝到榆林气田数字化升级改造带来的甜头后,长庆采气二厂大刀阔斧地对子洲、米脂气田进行了数字化的升级改造。

到2010年底,长庆采气二厂以榆林倒班点为核心,以榆林处理厂、米脂处理厂为支点,实现了数据、图像、声音“三合一”全区域、全网络覆盖,建成了集气站、作业区与厂三级监控和西安、榆林、米脂三地联动生产指挥、生产管理、应急抢险、安全环保、开发动态、异地办公等多个系统平台,全厂276口气井、27个集气站、2座处理厂全部实现了“数字化”。

交融:让科技迸发能量

“最让人自豪的,是我们厂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工程,没有停留在数据远传、视频监控这些基础层面上,而是将先进工艺技术的攻关和引进应用,与‘数字化’有机结合,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和本质安全化水平”。厂数字化与科技信息中心的张昀谈到数字化与科技进步的有机交融时,感慨良多。

借着全厂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契机,长庆采气二厂以“排水采气、提产稳产”为技术攻关目标,积极推广应用了井口自动加药、水源井远程控制、集气站管线两级连锁控制、发电机自控等几十项新工艺、新技术。

尤其是引进隔膜泵替代柱塞泵注醇后,单泵维修频次由之前的一周2~3次,降低为一个月1~2次,工效比翻了一倍多。

“硬件”只有辅之“软件”,方显成效。长庆采气二厂借脑借智借力,在数字化应用平台上配套研发出了“数据智能分析”、“管线压力变化告警”、“气井泡排自动分析”等多项生产技术应用软件,把原来需进行简单重复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和“软件”去分析统计,技术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优化:激活人力资本

2009年后,随着榆林气田数字化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值夜班、巡井、开关井、录资料、统计数据等一线员工已干了十多年的常规工作,似乎是在不经意间被“电脑、电子眼、机器手”等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技术、软件所替代。

“当时我们先行一步,选择榆林天然气处理厂为试点单位,开展了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型劳动组织模式的探索和实验”。长庆采气二厂人事(组织)科的朱云谈到往事时,仍显兴奋。“哎!效果还真好,发现和解决了一些之前我们未考虑成熟的很多问题”。

经过“试点”的验证,2010年初,长庆采气二厂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一系列劳动组织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在处理厂,撤销运行车间,将四个运行队整合为一个运行队和一个维修队,岗位由17个整合为12个;在作业区,压缩管理层级,生产指令传递层级由5级减到4级,建立了以数字化调控中心(处理厂中控室,作业区生产调度室)为生产组织核心、技术组和综合组为保障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使基层管理层级由传统的“三级”压缩为“两级”,管理链条缩短,工效提升,有效地控制了用工总量的快速增长,降低了人工成本。

随之而变的是员工的倒班模式:处理厂运行队由2班2倒,调整为2班3倒,夜班人数由之前的15人减少到9人;作业区集气站一人24小时的值班制度,调整为只上白班,夜班改由作业区监控调度中心集中监控管理。

整合:现代化采气厂呼之欲出

3月12日,长庆采气二厂召开数字化管理推进会。与会的各路“诸侯”就本单位数字化建设“成果”纷纷“表功”时,却被泼了一盆冷水:“数字化不是“摆设”,价值在于应用,只有用好、发挥出效用,才叫真正实现‘数字化管理’”。厂长李天才反复告诫:“要加快井、站、处理厂、管线等生产要素和人力、技术、资金、管理、文化等资源在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优化与整合,这是我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打造新型现代化采气厂的重中之重”。

会上,“加快数字化系统的应用”成为共识;会后,“认识数字化、学会数字化、用好数字化”大行其道,不仅成为员工见面聊天的“时尚话题”,而且成为全厂加强三基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厂员工培训和考核课程中,数字化被列为重点内容;基层班站及处理厂的各种报表资料的整合精简,就由之前的60种减少到了46种;沿用了十几年的“预防性维护为辅、矫正性维修为主”的设备维护维修观念和方法,被“预防性维护为主,矫正性维修为辅”替代,部分设备“停产检修”的惯例,成了历史;标准化体系从管理层面延伸到操作层面,6大工种282项的《标准化作业(操作)程序手册》,“闪亮登场”;西安、榆林两地办公平台建成,多地高清视频系统投入运行,生产、经营、党建、企业文化、公文等管理工作实现网上办公。

待到樱红芭绿时,一个新型现代化采气厂,将在鄂尔多斯盆地崛起。 (殷林峰)

定期深入生产一线检查督导工作,是长庆采气二厂领导的一项“常态化”制度。图为厂长(右一)李天才在生产一线了解情况。 文建伟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