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众乡亲
我是农民的儿子,党的好政策造就了我,玉门的山水养育了我,使我成为了民营企业主,我应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服务家乡,造福村民,用行动去践行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
——陕西省劳动模范张宪来
张宪来出生在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玉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历过生活的苦难,他从小就立志挖掉“穷根”,创业致富。玉门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穷地方,全村大半都是困难户,一天三顿吃不饱。拔掉穷根,是几代玉门人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张宪来暗暗发誓:一定要拔掉穷根,率先致富。2005年3月,他怀揣家中仅有的一点积蓄,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他凭着自己特有的顽强与拼搏,质朴的农民本色,经历磨练,尝遍酸甜苦辣。终于于2009年初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陕西新茂有限责任公司,他的企业先后安置本村及周边人员达300余人,周边许多群众在他的带领带动下走上了富裕的生活道路。如今的玉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纯收入达八千六百多元,成为耀州因闻名的富裕村。
玉门村地处山区,雨季到来常常使河道交通中断,他资助8万余元修建便民桥一座,使老人和孩子方便通行;村里车辆多,巷道沙石路经常破损雨天泥泞,他资助投资25.9万元硬化了村里的巷道,资助10万元清理河道。配合村委会投资22万元恢复抽水站一座,建蓄水池一座,使村民结束了多年饮用河水的历史;投资21万元架设低压线路,使偏远农户告别了“油灯时代”;争取移民搬迁工程投资1225万元,累计移民搬迁165户,积极捐资办学,投资13.3万元为村办小学修建校舍、购置教学用具,改善了办学条件。像以上的事例枚不胜举,在玉门村的各项工程项目建设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他的身体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医生多次建议他休养。妻子心疼他,劝他不要再给自己增加负担,他对妻子说:现在,国家给了我们农民发家致富的良机,才有了我今天创业的成功,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致富了我才心安。妻子明白,丈夫认定的事谁也阻拦不了。他是想要让村里的每一个老百姓和更多的人都过上幸福生活。
大事不糊涂,小事更上心,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过寿,张宪来必亲自到场祝贺,哪家的红白事他必主动张罗,他主动慰问困难职工,为村中的孤寡老人送去钱物。村中两名大学生因家里困难几乎辍学,他得知后将钱送到他们家,使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他多次走访困难群众和五保老人,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时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为了本村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他把自己30余亩的鱼塘贡献给村上,作为玉门村的文化休闲广场用地,妻子得知后跟他闹矛盾跑回娘家,张宪来去岳父家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对妻子真诚的说:谁让咱是党员,鱼塘正好在新农村的规划点上,咱不带头谁带头,再说建个广场你也和咱村上的妇女一块跳舞扭秧歌也方便呀。妻子被他说服了。多年来,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一片赞誉。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就是张宪来,一个真诚而伟大的企业家。
这就是张宪来,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农民。 (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