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母亲节回家看看比啥都强
今年的5月13日是母亲节,您想好怎样陪母亲过节日了吗?您对母亲表达过自己的爱吗?
空巢老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王佑琴老奶奶和老伴儿年近80岁,两人退休后就一直在西安居住。儿女都在上海工作,每年也只有过春节的时候能回来看看老人家。王奶奶说,儿女都很孝顺,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但是毕竟隔得太远,自己和老伴儿都很想念孩子们。“一般等到孙子孙女儿放暑假的时候,我俩才到上海和孩子们待上两个月,其余的时间我们就在西安待着。”王奶奶告诉记者,在上海的两个月是一年中他们俩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但是由于现在年龄越来越大,长途奔波身体也吃不消了,“上海也去不成几次了!”谈起以后,王奶奶有点无奈。
去年,王奶奶的老伴高血压住院,这可把王奶奶给急坏了。自己年龄也大了,在医院跑来跑去的,累得够呛。但为了不让孩子分心,老两口对孩子只字未提。“本来就隔得远,说了反而让孩子担心。自己能够撑着就自己撑着,我们也不想打扰孩子的生活和工作。”对于现在的生活,王奶奶说:“在生活上我们什么都不缺,只是人老了,精神上有点空虚,很想孩子。”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5.68万,占全市人口的14.99%,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13.8万,占高龄人口的11.1%,而其中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占到老人家庭总数的57.2%。空巢老人在生活上看似不缺啥,但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表现为感觉自己孤独、无价值、无意义、思念亲人等。虽然现在西安市多个社区都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也有志愿者经常去看望老人家,但是,老年人的心里,最渴望的仍然是家的温暖,来自儿女的关心和照料。
养老院:一双双守望的眼睛
5月8日下午6点,76岁的李奶奶在陕西省老年公寓餐厅吃完饭后,慢慢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屋子里陈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和一台电视机,整个房间看上去灰蒙蒙的,就像布了一层雾气。电视机是唯一让这个房间显得有点生气的物品,虽然收到的节目不多,但无论在不在房间,李奶奶都一直让电视开着“自言自语”。
李奶奶有两个儿子,家就在老年公寓附近。在这里将近一年了,她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她一天的生活很简单,早上在院子里走走,锻炼锻炼身体,下午没事就跟这里的老人一起打打麻将,晚上八点睡觉。
对于母亲节,老人说:“有啥好过的?没啥意思。过不过都一样。孩子能常来看看,就比啥都强了。”尽管嘴里这样说着,可老人的眼里却透露着些许落寞。据老人说,孩子们有时间就来看她,没时间就不来。对于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李奶奶说自己都不知道有这个节日。
陕西省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孩子经常来看望老人,有的则很少来。看着别人的孩子总来看望老人,有的老人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羡慕的。在西安南院门星光老年公寓等几家养老院里,记者也不时地看见有老人或在窗边张望,或在楼梯口张望,他们的眼神,多少都带着期盼。
子女:应常回家看看
在陕西省老年公寓的门口写着这样一段话:“胡锦涛指出:‘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时期。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尊重历史。’”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父母亲或许就像一棵大树,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而等你长大了、不需要它的保护了,它也就老了、朽了,剩下它自己。但是,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有成为老树的一天——每一个人都会老去。你是否愿意老了之后一个人在养老院孤独终老?是否愿意在家独守“空巢”?
市民张先生说:“我在家里是老幺,自小什么活儿都不用干,成年后,又总为自己工作上感情上的事烦恼,沉浸在自己的忙碌中,根本无暇顾及父母。说来真是惭愧,对父母的体贴与关心实在是太少了。”
老有所养,除了让老人有物质的保障之外,更多的还需要孩子们精神上的关爱。当你在面临孩子上学、房贷、失业压力等养家困难时,你是否想过,曾经你的父母,他们面临的困难或许比你现在的还要难上百倍?所以,有时间的时候,请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做做家务;抽不开身的时候,记得打个电话,跟爸妈唠唠嗑儿。就像《常回家看看》歌里唱的: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母亲节到了,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怎么样陪母亲过个舒心的节日。
本报记者 鄢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