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农民工为住所担忧
位于西安北郊张家堡人才市场附近的郭家庙村,是一个农民工聚集地,许多在人才市场找活的农民工都住在这里。4月24日晚上八点,未央路上已经行人不多,而紧邻它的郭家庙里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小商小贩不停地叫喊着生意,农民工们三三两两穿行其中。这里遍布着众多小旅馆,居住着大量的农民工。
来自四川的青年农民工张义从南郊干完活回到这里,他先花3块钱买了个肉夹馍,然后准备返回他所住的旅馆。记者跟着他,穿过只能容纳两人的巷子来到了他的住处,这个旅馆在郭家庙村一个小楼上,而张义的房间在三楼,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上下铺的床,看上去相当拥挤,几个农民工已经睡觉了。张义就占据了其中的一张下铺,每天只需5元钱,他已经在这儿住了两个月了。屋内非常简单,没有电视等设备,只有床。房间条件十分简陋,散发着浓重的异味,但张义觉得还挺好,这里已经算个很不错的暂居地了,“起码算是在西安安身了。”
正因为这些旅馆非常混乱,缺乏管理,农民工住在这儿难免担惊受怕。张义是个聪明人,他的全部行李就是这一个书包,他笑称没什么好丢的了,“来打工,带东西少点,晚上就来睡个觉,要是明天运气好找到工地能住的,就再不回这里了。”而和他同屋的工友们都反映在这里曾丢过一些财物。
然而仅仅是上述这样的居住条件,农民工也许在将来都“享受”不到了,在近两年来西安市大规模城中村拆迁改造建设的城市化进程之下,农民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不远的将来,城中村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他们住哪儿?上个月,国务院在《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要求,各地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已经下达2012年新建廉租住房中央投资项目省级配套投资计划,其中西安市9个廉租住房项目共获9378万元支持。有专家指出,当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困难日益显现,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来建设一批公共租赁住房,是解决农民工群体居住问题的有效办法。
农民工们白天奔波在各处打零工,晚上回到这里,在简陋的环境中度过夜晚。农民工希望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感受温暖,提高农民工收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早日让他们实现安家的梦想,就像一位农民工所说,“干活累都不怕,只想晚上能有个地方睡个好觉。”
本报记者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