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31日
教育·培训
03

聆听农民工子女的“六一”心愿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对城里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这一天充满了不同的期待:出去吃顿大餐,让父母给自己买喜欢的礼物,和父母出去游玩……然而,对于许多农民工的孩子,“六一”儿童节只是个符号,礼物则是奢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愿?近日,记者走进西安市未央区博达农民工子弟学校,聆听孩子们的愿望。

“我希望自己快长大,帮爸妈多做事”

在西安北辰大道与北三环路交界的东北角,有一个物流市场,从3米多宽的铁门进去,在操场北边,是一栋2层楼的教学楼,孩子们的欢笑声就从这里传来。这是一所普通的寄宿学校,不同的是学校学生全都是农民工的子女,来自全国各地。

“我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帮爸爸妈妈多做事,减轻他们的压力,特别是爸爸,工作很辛苦。”伏亚是通达学校四年级一班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虽然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旱冰鞋是他想要的“六一”礼物,可是如果可以,他最希望的是自己能马上长大上班赚钱,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11岁的伏亚来自四川通江,黑黑瘦瘦的他一双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担忧。

“爸爸做的工作很辛苦,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他才能回来。”伏亚告诉记者,每次爸爸回来身上又是汗又是灰,脏极了。“只要看到爸爸的身影,我就会跑去端水,让爸爸回来好好洗一洗。要是遇到下雨天,他回来的时候,全身就湿透了。”

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罗莹告诉记者,伏亚的爸爸妈妈都是建筑工地的钢筋工,几乎从来没有见过放学家长来接过孩子。“我们班的50名学生全部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们都十分可爱,他们的父母大多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陪孩子。”

“我希望有一只小狗陪我玩”

“你老家在哪里?”“四川自贡。”“爸爸、妈妈在西安干啥工作呢?”“我爸爸妈妈在建筑工地打工。”“平时谁照顾你呢?”“小时候在老家有奶奶照顾,现在到这里有老师。”王仲发告诉记者,四年前他和弟弟王仕财被送到了这里上学。

王仲发的本子上画着一只小狗,他告诉记者,自己的愿望是养一条可爱的小狗陪他一起玩。“爸爸妈妈都太忙了,放假我回家了他们也没有时间陪我,我希望有一只小狗,这样我和弟弟就不孤单了。”

“六一儿童节如果放假的话,我会在家好好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这样就可以让爸爸妈妈不要这么辛苦。”当记者问王仲发,六一儿童节还有什么愿望时,他想了一会儿说。王仲发告诉记者,妈妈工作之余,还负责家里的各种家务。如果妈妈有事回家迟了,放学后,他就要照顾弟弟,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现在我已经学会做米饭、下方便面,还会炒鸡蛋。”王仲发笑着说。

家长:觉得对不起孩子

在西安北郊开小饭馆的罗家华老家在湖南,他的女儿在博达学校上三年级。“孩子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着,现在老人年纪大了,就接到了我们身边,可是我们真是太忙了,对她的关爱太少了。”罗家华有点愧疚,他告诉记者,女儿作为留守儿童,长期的孤独造成了厌学情绪,加上老家缺乏严格监管孩子的人,像她情况一样的留守儿童家庭里,主动辍学的孩子非常多,现在他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现在长大了懂事了,是个大孩子了,我不会再让您们带我去玩了,我会陪您们一起分担。”罗家华这个只有10岁的孩子告诉记者,自己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哭闹着要爸爸妈妈给自己买漂亮的衣服了,她要学会帮爸爸妈妈分担。

“一个笔记本一些学习用具”、“一副乒乓球拍”、“有一件漂亮的裙子”……29日,川渝商会向西安博达农民工子弟学校四年级一班50名学生献爱心,开展“让梦想照进现实”活动。可是,在记者的走访中,在孩子们简单朴素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有一些愿望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孩子需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心灵上的关爱和呵护。

本报记者 鄢山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