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职工下班有个好去处
——灞桥热电厂俱乐部打造同心文化小记
“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专一,要注意观察其中的细节,在工作中,我们多关注细节,就可以把握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月22日,在灞桥热电厂俱乐部,笔者走出二楼职工书屋楼梯,迎面墙壁“职工读书心得专栏”上,10份读书获奖心得打印稿一字排开。一等奖获得者赵曼《细节中的成败》一文末尾还写到“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影踪;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
专栏一侧,还张贴着工会以企业同心文化为主旨倡导的“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参加一项活动、做一件好事”活动诊断报告,读书活动结果的光鲜出炉,只是年度众多活动中的一项。看到“职工讲坛”的横幅还悬挂在墙上,随行的工会办公室主任介绍说,我们在传授知识、补充技能方面,还举办了诸如电脑运用、女职工健康等体验式讲座,用特色活动激发职工参与的热情。继续前行,30多个书架整齐排列着,书架上码放着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廉洁文化等30000多册书籍和40多种报刊。十多名职工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读书,不时有人办理完借书手续,轻步出屋。偶尔,羽毛球、乒乓球馆传来扣球的声音,反衬出书屋的静谧。
灞桥热电厂俱乐部位于该厂生活区中心地带,1953年与工厂同建,最初是职工大饭厅,楼高三层,使用面积1400多平方米。随着社会发展,建厂初期吃大食堂的职工已步入暮年,大饭厅就餐职工日渐稀少。该厂辟出一角开新门留足职工就餐场地。1992年以后,企业曾有过多次投入,将大饭厅改建为俱乐部,文体功能得以显现。近两年投入150余万元,大理石铺地,将室内改为礼堂、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棋牌、台球、瑜伽、职工书屋等几个功能区,活动室散布在三个楼层不同的地方,但自成一区,互不相扰。他们又购置了空调、电脑、图书及各种体育健身用品,使俱乐部彻底变了样儿。
“我们在一线上班的工作劳动强度不大,但是要求责任心特别强,电厂工作的性质特殊,每个环节都要尽心,精神压力大,一下班,就想放松放松,就近到俱乐部打球,不但锻炼了身体,还结识了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从运动场下来的运营公司安全员祝军满脸汗水,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兴奋地向笔者说着。祝军说,二三十个乒乓球爱好者组成协会,每周固定活动一两次,会员每周都有见面切磋球技的机会。实际上像乒乓球一样,职工自觉组成的协会还有羽毛球、棋牌、台球等好几个。协会自拟章程,推举会长,缴纳会费,在工会备案。退会时核销会籍并退回100元会费。据不完全统计,以“文体自助”为主旨组成的协会,参加人员达1000多人,今年1至4月份,俱乐部活动的职工达到2300多人次,自主参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活动达到日常化,影响力更加深远。每遇比赛,工会多方面创造条件,购置队服,协调部门,并将获奖名次按人按分累积到个人“学分银行”中,使人才脱颖而出。羽毛球比赛多次获得系统单位前一二名,职工大合唱连续三年获省内系统第一名。企业加大俱乐部建设投入,工会以小型多点、全覆盖式在社区布局健身广场6处,前期投入十几万元,每年换修补器械三万多元,满足了老年职工和中小学生健身娱乐的需求。
这就是“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同心文化在职工精神生活中引发的可喜变化,这个变化,把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实施的“绿色工程、快乐工程、阳光工程”三大工程落在了实处。厂工会主席王爱民由衷地说,以职工俱乐部为平台,职工之间增强了相互交流,营造着和谐奋进的工作生活氛围,传播着“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有力促进了职工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的干劲和动力。 (行政 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