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6日

陕西工人报一线新闻 普通工人的不凡成绩 “最美司机”用生命诠释敬业之美 图片新闻 千山脚下“女子营” 小提醒大作用 多措构筑安全防护墙 图片新闻 巴山“鸿雁”展翅飞

当前版:第A3版:一线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一线新闻
03

巴山“鸿雁”展翅飞

——记石泉县乡邮递员赵明翠

她,不怕山高路远,她,不怕大江阻隔,她克服邮区大、投送环境差、线路长,工资待遇低、家庭事务多等困难,坚持服务基层20年,跑过邮路累计达11万公里,骑烂2辆自行车,1辆摩托车,走过14个村的沟沟壑壑,家家户户,上门投递各种邮件,从未出现一次失误,未丢失过一封邮件,工作上的严格要求,认真负责,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和肯定。她勤劳务实,诚实守信,扎根基层,甘愿奉献,甘守清贫,勤俭节约,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热心服务群众,树立了石泉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和乡邮员的良好形象。她就是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投递员和市级、省级明星投递员的安康市石泉县曾溪镇现年39岁的女青年赵明翠。

克服困难 敬业工作

赵明翠,是曾溪镇立新村人,因受爸爸、姐姐从事过邮递员的影响,她于1990年便踏上了乡邮员工作岗位。她负责的曾溪左溪片的邮路包括大沟、十里沟、印石、立新等10条邮路,因为是山区,又是汉江库区镇,住户住得分散,邮路也长,一趟跑下来需要两三天时间。原来邮局配发的自行车不适合陡坡的山路,为了方便工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她就从1000多元的工资里挤、省、凑,又重新买了辆摩托车跑邮递。早上6点半左右,她就要起床做丈夫和儿子的早饭,吃过早饭,她把儿子送到学校,就急匆匆地到邮局上班。8:00——9:30这个时段她把报刊和快递、包裹等邮件分拣分类,登记建档后,10点左右就驮着140斤邮袋、邮包从县邮政局出发向曾溪方向出发,沿途给村组、单位、企业、村民投送邮件。

天气晴,她的投递工作要好一些,一到下雨下雪天气,她骑车摔跤是常有的事,好心的群众把她扶起来,她又带着伤坚持送信件。她说自己是女同志,要说骑踏板车合适,但山路陡,不骑马力大的摩托车不行,加之邮件多又重,公路泥泞、湿滑对于她来说就是最大的考验。

在大沟村,原村主任李常坤说:“这个赵明翠,真是不简单,工作那么辛苦,工资那么低,天晴下雨地跑,男人家都坚持不下来,这样的女同志太少了,干起工作来比男人还要强。”

李常坤说,赵明翠对工作非常热情,非常认真,无论是下雨天晴,她都会把该送的报纸邮件送到位。尤其是去年冬天雨雪多,特别是到十里沟去,路道又不好,一圈回来整个摩托车都是泥,一身都被淋湿了,有几次我让她烤火,她说她没时间烤火,还要去送。

到左溪片几个村送邮件,赵明翠说,有时等机动船时间太长,费用又高,为了赶时间,她就自己省吃俭用,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拿出1500元钱自己买了一条二手船,自己划船渡过汉江送邮件,赵明翠说:“有一次,划小船过江送报纸的时候,突然刮大风了,小船差点被吹翻了,幸好我有多年在水上跑的经验,很快把船保持了平衡,顺利的过去了。”

立新村四组的柯有章老大爷说:“斌娃子(赵明翠小名)很负责的,前一段时间,为了给我送汇款,这跟前又没得车了,她硬是走了2个多小时的路,把汇款单给送到屋里来了。这么务实勤快的女娃子,要是在农村养个鱼,喂个猪啥的,一年挣个3、4万块钱是没麻达的。”

当有人问她,你一月下来,拿到手的工资还不够孩子的生活费,这么繁重的工作,微薄的薪水,你还能坚持多久?还准备坚持到退休的时候吗?也有人说她你趁年轻还可以换份工作,她笑笑说:“我们一家人,我姐姐和我,还有我爸爸,也是从基层干起的,都送过信的,受他们的影响,这么多年了,其实我对这份工作还是很有感情的。虽然现在邮政行业不景气,当看到乡亲们拿到信件、汇款单时脸上高兴的样子,我也觉得很高兴,所以再苦再累也让我坚定了长期把这份工作做下去的信心,一直送到我走不动为止。并且还要带一个好徒弟,把这份工作延续下去。”

虽然工资很低,连房子都租不起,借住的房子电视机都安不起,但为了做好工作,让用户满意,她除了买车买船,还自己掏长途话费,常给一些寄件、收件人电话联系,反复核查一些收寄件人不太详实的信息,宁愿每月多花80元话费,也不让一份邮件从自已的手中退回去。有时为了一封地址不详的信件,她总要给14个村的干部打听清楚,甚至还到派出所请民警帮忙查询相关信息,直到邮件准确安全送达到群众手中,她才释怀而笑,不然,她就会觉得有一块石头压在自己身上。

热心服务 群众认可

在赵明翠的邮包里,除了报刊、邮件,还有她每天的干粮,还有一些药品和洗衣粉、肥皂等日用品。

当问到带这些东西时,她说,带干粮在路上吃,以免给不太富裕的乡亲们添麻烦,当好心的乡亲喊她吃饭时,她总说:“在别人家吃过了,又坚持着到下一家去送邮件。”

经常淋雨,吹风,可以说赵明翠的感冒就没有断过,她随时带着药,以备感冒严重时喝一下。她说:“为了给乡亲们服务,又为了骑车安全,可以说有时感冒和小摔伤只能坚持,而且为了不影响工作,即使喝感冒药也不敢用有打瞌睡的药。”

尤其是左溪几个村,山村里打工出去的年轻人多,多留下的是一些年老人和小孩,有的要求给捎带点药品,有的要求给捎带点日用品,有的要求她给帮忙寄一些腊肉、香菇等土特产和其他的包裹,需要坐船,没有车需要走路,很不方便,这些人三天两头见到赵明翠,就象见了亲人一样,通过她带东西,寄东西,既省了船费、车费,又省了办事情所费的工夫。

高坎村的周光明说:“赵明翠这个人很随和,很朴实,很本分,没有架子,人很好,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看到她就跟见到自己的女儿一样亲热,工作份内的事她做得好,额外的事,她也在帮忙,这样热心肠做事的人,真是跟自己家里人一样了。”有人打电话让赵明翠代交电话费,赵明翠有时工资用完了,她急忙找熟人借钱帮乡亲们垫着交上,以免失信别人。

这么多年来,她也记不清给别人带了多少次药和日常品,垫交了多少电话费,但她想,只要群众信任她,群众需要她,她就会一直这样做下去。因为乡亲们离不开她这个如同女儿一样的好邮递员,她也离不开那些非常熟悉、非常热情厚道的乡亲们。

本报记者 郝振宇

通讯员 王洪宝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