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8日
观察
04

哭穷帖,哭的是什么

当夫妻月入1.8万元却“穷得吃不起肉”,当“年薪20万元在北京生活压力依然很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之类的所谓“哭穷帖”出现并开始蔓延时,这已不是一个是否矫情的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个“生活欲求”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近日,中青报的一份调查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网帖上的哭穷帖泛滥,且有着相当的认同度。

认同度的原因,是“年轻人对生活压力太大的一种嘲讽和无奈”和“年轻人似乎形成一种表达焦虑的惯性”,但是,更重要的,恐怕是其间暗藏的不安全感蔓延之势。

客观地说,缺少安全感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风险无处不在,风险不仅来源自然环境和制度环境,也来自我们作为集体或个人作出的每个决定、每种选择以及每次行动,“不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而社会安全感则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对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相对稳定的感受和预期,反映了社会公众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是对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这里的安全感决不是仅仅就社会治安而言的。

社会安全感问题,可能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就笔者判断,对当下社会来说,“哭穷帖”的泛滥最起码与教育问题、住房和社会治安等问题相关,是恐惧、挫败和无力的隐喻,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矫揉造作,更不是个体的无病呻吟。中青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8.5%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如今子女教育问题堪忧,其中33.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幼儿的入园难的情况普遍存在,占了将近一半,严重影响了当前人们的社会安全感。社会治安问题是阻碍人们社会安全感增强的传统因素,在转型期,影响社会治安状况的主体已不再局限于黑势力、犯罪分子,而成为层出不穷的政府违规执法行为。

“哭穷帖”泛滥,是不安全感上升,可预期性下降的标志之一。其后的安全感问题值得重视,挫败和无力感更值得重视。

□朱四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