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诠释奋斗的含义
早晨5点半,王强的闹钟准时响了起来。洗漱、早饭,半小时后他的车已经行驶在西安到渭南的高速公路上。无论刮风下雨,他的车总会准时驶过高速收费站。这段长60公里,用时50分钟的路程,见证了他三年来的奋斗和成长。
2009年,王家坪实业集团陕西渭南王林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王强应聘上岗,成为集团史上“最年轻”的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地砖上散落的零星泥土与四周整洁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保洁员告诉记者:“那是王总常去施工现场鞋上沾回来的。一天扫上4、5次,都跟不上趟。”也有不少人在王强耳边吹风,当老板只要吩咐下属做事就可以,不必亲力亲为。而他认为:“只有常常到工地现场、办公现场第一线,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员工所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也能更直接了解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流程。”
比起其他的在建项目,郑家新村安居工程在王强心中总有份特殊的意义。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农民要成为“城里人”,首先要解决好其在城里的居住问题。项目工程位于渭南高新区东兴街以北,恒通路以西,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77000平方米。项目完工后,将有15栋楼,800余户进城“新居民”在此安居乐业。
郑家新村安居是渭南高新区重点民生建设工程之一,小区建设一直是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关注的一件大事。设身处地为“新居民”的现实利益着想,王强能做到的就是倾力建设好他们即将安居的新家。他带着领导小组配合工程监理全程监督施工质量,规范每道施工工序,按质检要求,将钢材、混凝土等建材送专业部门检验,确保每个工程接点的时效。施工中通过科学安排,克服了商品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收缩快易发裂的弊病。
现在的郑家新村安置区,8栋楼即将交付验收,剩余7栋楼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安置房有的正在打桩,有的在浇地圈梁,有的已建至二层,更多的即将竣工,看着安置房的节节拔高,村民们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别看王强进企业才三四年时间,但他确实为员工做了许多好事。几年来,在他的合理化建议下,公司员工工资年均递增10%以上,就连前几年遇上国际金融危机,在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减薪、裁员的时候,“王林实业”员工的工资依然保持10%的增长幅度。王强的工作信条是:公司是老板的,更是每个员工的,就像大家乘坐一艘轮船,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劈波斩浪、扬帆前行,只有维护好员工的根本利益,才会激发出大家的创业热情,最终让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员工企业实现双赢。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