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煤海树航标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陵县仓村金咀沟煤矿农民工刘树才同志先进事迹
人物检索:刘树才,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安徽省颍上县人,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他凭着勤奋、执着、胆识、魄力和永不服输的闯劲奔上致富路,也为他的农民工兄弟辟出了一条引航路。继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模后,2012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搏击贫困
刘树才同志自幼家境贫寒,贫困的幼年生活,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锤炼了他强健的体魄。勤奋好学的他本可以考上大学,但由于姊妹较多,家庭负担重,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升学再造的机会,回家务农。当时在离家乡不远的凤阳县小岗村,一场农村土地承包的革命正在酝酿。听到这个好消息。他主动请缨担任村长,带头在家乡开展土地承包,带领全村人用辛勤和汗水搏击贫困,以智慧和热情建设家园。六年下来,出外逃荒要饭的日子不再有了,村民的肚子不再俄着了。可人多地少的中原大地上的庄稼人,腰包却始终鼓不起来。
卧薪尝胆
树挪死,人挪活,揣着这个朴素的道理,带着改变家乡人命运的梦想,他领着村上一群刚刚觉醒的小青年,走出家乡,来到“煤城”黄陵县店头煤矿打工,成为第一批外出务工者。在井下他一干就是七年,拉车运煤、打眼放炮、开巷凿井,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自不必说。黑暗的矿井里,难耐的是寂寞与无聊。“交不了朋友,问不上媳妇”更是矿工们难言的苦愁,很多同乡都因此离开了煤矿另寻出路。他也曾迷茫过,也曾试图放弃过,可骨子里的那份硬气,父母遗传的那种坚韧,催促他不能停下脚步,他省下口粮钱,挤出业余时间,买来大学课本、专业书籍,苦行僧般修行修造、学习新知。经过不断积累学习,他取得了西安理工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证书。
浴火锤炼
由于业务娴熟、技术过硬,他从井下挖煤工被破格提升为技术员。在腰坪三矿期间,他提出了风井改造方案,破解了该矿瓦斯高、开采难的问题。在西铁分局联办矿期间,他改造了绞索提煤装置,工作效率提高了15%。当时的老板们以挖到刘树才为荣,可谁也没有想的,他选择了黄陵县仓村金咀沟煤矿。矿方本意请他担任副矿长,可他又主动请缨担任谁也不愿意干的掘进队队长。金咀头煤矿是一家民营企业,由于管理粗放,机械化开采程度低,企业效益一直不佳,到矿后他向业主提出了技改方案,得到了矿方的赞同。矿方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换代,完成了运输系统、机电系统、通风系统的改造,提高了煤炭产量和经济效益,年上缴的税收达8000多万元,一跃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在做好井下管理的同时,他主动向业主建言献策,亲自起草安全管理制度20多项,加大对矿井的安全投入,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职工培训,深入井下跟班和巡回检查,近年来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他心系和他一起工作生活的工友,向业主提出加强煤矿“两堂一舍”建设的方案,成为黄陵县煤矿环境卫生建设的样板。近年来金咀沟煤矿新修职工住房190余间,职工食堂两座,澡堂三座,职工宿舍安装了暖气,为职工营造了温暖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厚德载物
幼年的贫困,造就了他自强不息的性格。淳朴的民风,养成了他厚德载物的禀赋。他没有忘记他是一个农民,没有忘记他的家乡和企业周边帮助过他的人。他先后从家乡带出80多名农民进矿工作,向矿方建议安置了30多名周边地区的企业下岗职工。在他努力和推动下,金咀沟煤矿视社会效益为己任,近年来矿方先后为黄陵县中学捐款100万元,帮助贫困大学生90余人。投资600多万元在当地修建了便民果库,为店头镇鲁寺村修建水泥路捐款60万元,为仓村乡解决人畜引水捐款40万元,为仓村乡杨岭村新农村建设捐款137万元,为安徽省颍上县修路捐款50万元,为黄陵县桥山镇尧坡村捐款25.8万元,为汶川地震捐款18.5万元,投资23万元为县消防太队修建了塑胶篮球场。他本人先后资助4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扶助5名孤寡老人,累计捐款15万元。
涅而不缁
凭着对事业的不懈奋斗,对生活的朴素追求,刘树才同志在人文之根、华夏之祖——黄陵这片热土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也收获着成功的果实。2007年他被评为黄陵县十大优秀农民工;2007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2年他当选为黄陵县人大代表。荣誉的光环下是一个涅而不缁的朴实汉子。他常说:“我能做的很有限,但是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他的脚步没有停下,他正在和他的同行们一道,默默地为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发光发热,为他的农民工兄弟引航开路、树立标杆。
(秦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总主席王兆国同志与刘树才亲切交淡。
与“雷锋传人”郭明义一同出席全国“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