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维权路上步履蹒跚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随之而来工伤、工亡案件逐渐增多。如何保障这些困难职工的利益,唯有依靠公正的法律。但维权成本过高,职工们或是半途而废、选择妥协,或是一战到底,等赢得尊严后,已心力憔悴,甚至得不偿失。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某些职工家庭条件有限,也和复杂的法律程序有直接关系。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本身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职工维权的阻碍。
6月4日,本报刊登的《奔波四年为亡妻讨回公道》一文有了最终结果。直到6月12日,林谊君终于在法律援助者的帮助下,历经11道程序后,总算如愿以偿拿到了20万元赔偿款,为亡妻赵孔娃讨回了应有的公道。针对此事,西安市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张顺利谈道:“但凡遇上工伤(亡)案,大多都是旷日持久、程序繁杂。如果单位和个人在整个案件中,相互的矛盾始终无法调解,双方就将势必走完关于工伤案件的13道法定程序,或工亡案件的11道法定程序。按照法定时间推算,工伤案件至少需要4年6个月,工亡案件则至少4年整。”依照他的说法,赵孔娃工亡案中,赵孔娃自2008年5月16日出事,其夫林谊君在维权之路上,就整整经历了的四年11道程序。而关于张顺利就工伤(亡)案件所需的程序和时间是否推断准确,记者也做了详细的调查。
程序复杂
就工伤(亡)案件而言,在法律程序上主要分三大环节,即劳动关系的确认、工伤等级的认定(或工亡的认定)、赔偿金额的争议。首先,劳动关系的确认先后经过需要仲裁、一审、二审这3道程序。其次,工伤认定等级的认定需先后经过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的复议、伤残等级认定、重新鉴定(复议)、一审、二审这6道程序,而工亡认定则需经过工亡认定、工亡认定的复议、一审、二审这4道程序,没有伤残等级认定和复议两项。最后,赔款金额的争议则需先后经过仲裁、一审、二审、执行这4道程序。统计之后,如果企业和职工始终不能调解,那么工伤案件将有13道程序要走,工亡案件将有11道程序要走。因此,张顺利谈到:“每一起工伤(亡)案件,都是一次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职工需要攻克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既然张顺利所说的工伤案件的程序没有出错,那么在工伤(亡)案件中,一旦所有程序走完,分别又需要多少时间呢?为此,记者走访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工作总站,以及陕西省多家律师事务所了解情况。关于此问题,律师们虽然没有做过详细的统计,但都对工伤(亡)案件中所遇到问题,表达了各自看法。
旷日持久 举步维艰
由于在劳动关系的确认、工伤等级的认定(工亡认定)、赔偿金额的争议这三大环节中,都存在仲裁、一审、二审这3道程序。于是,记者仅以劳动关系的确认这一环节为例,分析这3道程序下来,所需的时间。
仲裁
工伤(亡)案件的第一步,就是职工或其家属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确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按照《劳动争议仲裁法》第43条规定,仲裁机构须在45个工作日内结案,即9个星期。加上之前申请仲裁需5个工作日等待回复,职工及其家属将要度过10周的仲裁等待。对此,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工作总站赵兵律师表示:“实际上,仲裁处理完后,几乎至少都要3个月以上,甚至半年时间。”照此说法,如果把工伤(亡)案件理论上存在的3个仲裁程序都走完,大概需要9个月到18个月的时间。
一审
仲裁裁决后,职工与用人单位如有不服,可以在15天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即两周时间。而法院也要在接到诉讼后,15天内进行回复。如此一来,仲裁和一审之间,大概有一个月的过度期。在此,存在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赵兵的同事周玮律师谈到:“即用人单位总是敢在节假日的前一天,将此案上诉人民法院。如此这般,又耽误了不少时间。”
等到法院开始受理此案时,按照《民事诉讼法》135条规定,一审必须在立案后6个月内审结,但遇到特殊情况,由院长批准,可延长6个月。如果把工伤(亡)案件中3个一审程序都走完,就要用时18个月到36个月不等。而在审案过程中,关键点在于收集证据。对此,陕西省帝意律师事务所雷永定律师谈到:“证据收集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而鉴定的时间不算在6个月内。证据鉴定完后,用人单位若有不服,还可以申请重新鉴定。”
二审
一审结束后,一方若不服,可以向中级法院申请二审,之间也存在15个工作日的诉讼时间和法院5个工作日的回复时间。如此一算,又是近一月时间。而在二审程序中,按照《民事诉讼法》159条规定,法院须在立案后3个月内结案。如此这般,3个二审程序下来,加上一二审之间的过渡,又是12个月时间。在此还存在一个问题。北京中凯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郭军律师谈到:“法院的判决文件送达至用人单位后,对方总是以代理人不在为由,拖延上一两个月时间。”
按照以上推断,就把劳动关系的确认这个环节走完,就共需要14个月。若真走完3个环节的这3道程序,对于身处困境的职工及其家属而言,就是3年6个月。
其余程序
在工伤(亡)认定的过程中,职工及其家属须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亡)认定。按照规矩《工伤认定办法》第18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必须受理后,60天内作出工伤(亡)认定决定。之后,一方若有不服,可申请复议,同样是60天的工伤(亡)复议决定。如果是工伤案件,还有一个伤残等级鉴定和重新鉴定两道程序,各自需要30天时间。如此一算,工伤认定及伤残鉴定将有6个月时间,工亡认定则为4个月。
等到中级法院对赔款金额做出终审时,工伤(亡)案件就已经结束了彼此的拉锯,剩下的只有执行而已。按照《民事诉讼法》203条规定,一级法院必须在6个月内执行中级法院的判决结果。赵孔娃的工亡案件,就是整整4个月执行期。
终上所述,工伤案件中,只要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始终不能调解,等将13道程序走完后,完全可能要经过4年6个月的时间。而工亡案件,职工亲属与用人单位亦不愿妥协,等11道程序走完后,也可能要经历4年2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随时都会出现律师们所谈到的各种情况。总之,这个过程不仅程序复杂,而且用时过长,很多职工都因无法承受这一过程的艰辛,而被迫妥协。就算最终职工维权成功,往往也是得不偿失。赵孔娃工亡案中,走完了11道程序,共历时4年1个月。这中间,不乏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张顺利等人的不懈努力。
各方心力憔悴
当职工遇到工伤(亡)案件时,维权道路上,势必要经历复杂的程序和漫长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首先,再多的赔款都换不回一个健全的身体,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其次,过于长久的维权之战,耽误了职工及其家属不少时间和精力。等几年下来,不论输赢,都已心力憔悴。赵孔娃一案中,其夫林谊君谈到:“为了给亡妻讨回公道,我才坚持了这么多年,都快到家徒四壁的境况。”
同样,在漫长的维权之路上,法援律师们也是疲惫不堪。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总站的孙蓉、赵兵、周玮三位律师都不止一次地说:“我们这些年的努力,虽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但确实都非常辛苦。”而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后,很多民营企业同样被拖累地困境重重。赵孔娃一案中,其原单位西安迪隆养殖公司董事长周晓毅就曾说道:“打了四年多官司,我也早已心力憔悴。我们民营企业本小利薄,20万也不是个小数目”。
职工维权成本高
工伤(亡)案件中,主要出现在农民工身上。关于农民工,如果家住本地,生活上各方面还算便捷。若是外地农民工,则要经历两地奔波,以及房租在内的各项生活成本,可谓维权成本极大。对于他们而言,很难经得起这长年累月的煎熬。就算坚持到底,往往也是得不偿失。
陈英是四川人,2010年来西安打工。2010年6月18日,陈英在工作时不慎掉入电梯井中。之后,经医院诊治,确定为左耻骨上支骨折、颜面部皮肤挫裂伤、下颚贯通伤、下颚骨开放性骨折等多项症状,后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事后,陈英将劳务公司和用人单位起诉至莲湖区仲裁委员会。随后一年,陈英与丈夫在四川和西安两地来回奔波,由于无法承受过重的生活压力,最终在莲湖区人民法院的调解下,接受了用人单位75000元赔款,而之前莲湖区仲裁委裁决结果是赔款91694元。
在陈英的案件中,劳务公司首先承认了与其存在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也直接承认陈英属于工伤事故,因此此案只存在赔偿数额的争议这一个环节,即仲裁、一审、二审、执行这4道程序。可陈英用了一年,才走到第2道程序。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从而选择妥协。事后,其代理律师孙蓉就谈道:“就算陈英一直坚持到底,并通过终审拿到了9万多。可谁又来弥补这中间陈英一家人所耗费的财力和物力。就算打赢了,陈英也是得不偿失。”
法援意见
工伤案件有13道程序,工亡案件有11道程序。但并不是每一起工伤(亡)都要走完这么多,但至少理论上存在着这种情况。对于工伤(亡)案的漫长过程,以及各类工伤(亡)的复杂程度,各位法援律师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长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张顺利等人认为:“工伤(亡)案件的特点,就是旷日持久、程序繁杂。本就受到伤害的职工或其亲属,还要常年累月为此事操劳,不知道一路走来,要耗费多少财力和精力。就算维权成功了,往往也是赢回了面子,赢不回时间。”而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总站赵兵律师则认为:“仲裁和工伤(亡)认定及其复议,这几道程序完全没有必要。无形中给职工及亲属、法援律师、政府部门,甚至用人单位都带来了诸多困惑,并耽误了法院判决和执行时间。”
本报记者 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