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9日
头版
01

桥隧“医生”

——记省劳模、省公路局养护处桥隧工程师王常青

走进省公路局养护处桥隧工程师王常青的办公室,一摞摞半米多高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几乎堆满了整个房间,王常青正在这堆设计图纸中埋头苦干。眼前的这些设计图纸他一天要看近四十本,5年的时间,这些设计图纸已经堆满了一间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如此大的工作强度对王常青来说并不难完成,他有自己的“诀窍”。

“审查每本设计图纸主要是对桥梁结构是否安全、钢筋布置是否合理、是否便于施工、能不能保证通行、造价合不合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王常青戏称自己是一名“外科医生”,而那些存在问题的公路、桥隧就是“病人”,只有先诊断出病情,再对症下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要治病就要与“病人”直接面对面的接触,王常青一年有三个月都在出差,分赴全省各地,“最远的一次一天就跑了1000公里的车程。”这种汽车上的生活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而且每次出去工作一定会挑天气最差的时候,下雨、下雪、下雾的天气里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工作6年以来,晚上12点以前睡觉都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2011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开展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王常青一个人独立完成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千线公路桥隧养护管理占规范化管理考核分值300余分的省级层面迎检有关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等等。“这个工作从2009年9月一直准备到2011年6月,每天都要忙到后半夜。努力就会有回报。”两年的准备时间,一个月的冲刺,让我省养护管理工作在接受检查时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五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常青作为陕西省公路局赴青川灾区唯一的桥梁专业技术人员,在妻子怀有身孕、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奔赴灾区。“到达青川的当天下午三点多发生了最大一次的余震,我看到对面山上房子的瓦片就跟跳舞一样。每天大小余震不断,不停地下雨为我们开展抢险工作增添了很多困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常青和抢险人员24天时间里检测桥梁28座,应急抢修加固桥梁5座,抢通保通公路274公里。

如果说王常青是一名公路、桥隧“外科医生”,他更是一名优秀的“药剂师”,制度的建设一直是他工作的重点,5年来起草了22项有关桥隧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办法。他不仅参与了《公路桥梁涵养护规范》、《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规范的编写,填补了我国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空白。还先后参与了陕西省500多座桥梁、10余座隧道加固改造方案审定,完成了《陕西省公路桥梁评定技术及处置对策系统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积极尝试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积极推广水泥现场冷再生、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节约投资5千余万元。

本报记者 杨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