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社区医疗 如何提升服务是关键
“韩大夫,快来看!娃腿磕破了。”“韩大夫,快看!我媳妇拉肚子拉发烧了。”“韩大夫,要出诊呢。”……虽然是周末,但西安市安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异常热闹,老人病痛的呻吟声、孩子的哭闹声,夹杂消毒液的味道,让这不足50平米的服务站一番聒噪景象。顶着丝丝白发的韩巧贤大夫疲惫地说:“真想找人来接班。”
一说起韩巧贤这个名字,安东街社区居民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在老人眼中,她简直就如家人一般。自2005年,韩大夫在卫生服务站工作已是第八个年头,这期间曾有过3名大夫,可都因工作任务重、报酬少相继离职。“说实话,我也很累,很想找一些年轻大夫,可年轻人都喜欢去大医院。”
头疼脑热、拉肚子发烧这些常见病是社区医院的“常客”。安东街社区是20多年的老社区,随着时代变迁,很多年轻人都搬走了。韩大夫说:“这里外来打工者很多,大部分都觉得在社区医院看病便宜。”“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怎么办?去大医院得三、四百。”在居民刘全安眼中,去社区医院治疗室是最好的选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平均每月2500元的收入来说,去除家庭开销,每月最多所剩500元,孩子生一次病,一个月工资就剩不了多少了。
但居民王效春并不是这么想,即便只是普通的感冒,她也宁愿去大医院看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设施还是差些,消毒、用药都不放心,社区医院药品可供选择也很少。”这代表了不少市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看法。
比起安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热闹,李家村一大型国企家属院社区的卫生服务站显得有些冷清。服务站里的李大夫多多少少有一些无奈:“在这上班总希望能忙一点,可来看病的并不多,附近的居民普遍收入挺高,生病了都会选择去大医院,觉得那更放心。时间一长这就成养老地方了。”
虽然每一家卫生站都包括综合医疗室、治疗室、药房、卫生间、休息室等部分,可来社区医院的人基本都只是进行输液、打针等基本治疗。在白领张小姐看来,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方便,可是却不放心:“药价没准、大夫没资质、医疗条件差、张冠李戴用仪器,这些我都很害怕,去大医院就是图个放心,万一有事,大医院也会考虑自己的社会影响,看病也会更认真些。”
市民一方面欢迎和期待政府推广社区医疗,另一方面又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持怀疑态度,这一对矛盾的心态折射了医改的良好愿景与眼下老百姓门前如何方便安全就医之间的差距。社区医院如何赢得民心,是未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中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本报记者 王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