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秋虫对酌
·孙文胜·
秋风,秋雨,秋虫。与其他季节相比,秋是多了声音的。而这声音之中,尤以秋虫的鸣唱最具灵气,最能诠释秋之意蕴。
老家的后宅有一分闲田,妻便尽情在那儿展现才艺。她喜欢豇豆行里点缀几朵金菊,喜欢韭菜垄上冒出生脆的萝卜。一溜葵朵下有青椒羞红的倩影,小树坑儿不知啥时候趴窝了几个南瓜。那不和章法的野草,虽然让秋不堪重负,但却使秋虫有了活色生香、错落有致的舞台。
暮色四垂,月朗星稀。那些伏身在菜花、绿叶、茎蔓上的蟋蟀、蝈蝈、金铃子们,吮吸饱甘露,深呼吸几口泥土的气息,便调好弦子,清清嗓子,震动起双翅,让天籁之音在寂静的夜海中弥漫、升腾。
叮铃铃、嗞嗞嗞、嘀地、得铃……虫子们的歌声或低沉,或高亢,或清越,或婉转,听得出大伙儿都敞开心儿,尽着兴儿的出力。那浅吟低唱,有优雅的,有性急的,有不迭声的,还有一起一落,一鸣一顿的,奇妙的节律和韵味,像长了翅膀,飞上瓜架,飘进耳鼓,声声激昂,句句绕梁,任你是金石之人,也会中了魔咒一般,为之生情,为之吟咏,为之心醉不已。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走出钢筋水泥的丛林,我身累了,心累了。搭一方石桌,置几张木凳,沐浴着明月的清辉,今夜我何不与虫对酌?
“咕咕咕、呱呱呱……”青蛙、蛤蟆也来凑热闹了。那如浪如潮的蛙鸣,可是来自悠远的童年么?透过瓜儿的藤蔓,我仿佛听到了,很远的地方,传来了曾经纯美的童谣,仿佛看到了月影下,少年们忘情嬉戏的身影。是呀,不经意的一声蛙鸣,不知会让多少驿动的心梦境里相遇,不知会让多少追名逐利的人重拾纯真,忘了红尘琐事,江湖纠葛,领悟到生命的慰藉。
寒蝉凄切,不能等同于秋虫的吟唱。蝉以“居高声自远”,夺尽了夏的荣耀,吐出了地下三年暗无天日的怨气,此刻忽感生命的短暂,对上苍再次发出几声质问。而秋虫就不同了,它们身小声微,时常隐匿在枯枝上、墙缝里、衰草下,在生命之火将熄之时,尚能把清冷的秋唱得那么矜持平静,那么殷实热烈,把生命最后的乐章,演绎得如此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像秋日的私语轻轻划过耳际,像明净的秋光高远爽朗,实在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的。
境由心生。可惜的是秋虫之吟,常被人用于悲秋、悯秋的托词。白居易说虫声“夜酌满容花色暖,秋吟切骨玉声寒”;杜甫则说“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人一生大多数时间行走在浮躁和喧嚣之间,用心于生计和权谋之上,命运多舛,宦海浮沉,心里装着诸多的不如意,眼里自然少了季节的美妙,天籁的纯净。
对于秋天,人想得多,虫想得少,虫就走进了秋天。也许它们真的知道生命不过是一段距离,快乐走得长了,忧愁就短了;自信多了,失意就少了呢。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聆听虫鸣是与自然沟通的一种方式,我喜欢在这秋虫的鸣唱里体验活着的意义。
(运销彬长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