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统计显示,我国医院近七成患者接受的治疗有过度医疗之嫌
你遭遇过“过度医疗”吗?
一名只有三个月大的小男婴,发烧38.5℃,到某区级医院看病,医生二话不说就开先锋5,静脉滴注3夫,未愈,又加头孢曲松静脉滴注3天,孩子体温恢复。一名51岁的中年人,因为感冒到医院求诊,医生一听他有头痛症状,马上给他开了个MRI检查,结果一个感冒看了1000多元,其中MRI的费用500多元……
近年来,类似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有资深医院管理者尖锐地指出,“过度医疗”已经成为中国医院的普遍现象。有调查甚至得出“医院有70%的患者的治疗有过度之嫌”的惊人数据。
然而,当人们把“过度医疗”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医院和医生的时候,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首席专家李佛保教授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他指出,导致“过度医疗”泛滥的局面,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
案例 父亲病逝 中药还剩三大袋
一位老人一年前查出晚期肺癌,西医说按照现有的治疗手段已经没什么好办法了,建议老人的儿子带父亲回家,好好享受余下不多的时间。然而这位家属不甘心,带着老父亲四处求医,在湖南湘潭认识了一位当地的“名医”,看了父亲的病情后拍着胸口说按照他们家的祖传秘方,坚持吃一年中药,老人的命就保住了。
这位孝顺的儿子听了“名医”的话就像捡到了救命稻草,从“名医”那里拿了一大堆中药。父亲吃药后的头一个月,感觉咳嗽和胸痛等症状好像缓解了,胃口也好了,于是儿子对“名医”更是深信不疑,又从他那里开了几个月的药回家。然而没过多久,老人的肺癌出现了脑转移和严重的胸积水,在家吃着“名医”的中药没有再到正规医院治疗,撑了两个星期就离开了人世。父亲离世后,儿子看着家中还剩下的三大袋中药觉得特别可惜,四处打听有没有人需要,想打五折转让。
过度医疗 花钱多了 生存率低了
事实上,这位孝子的案例并非孤立事件,人死了,药还堆积如山,医生明知患者是癌症晚期,根本没有治疗价值,仍在拼命开药,这些过度医疗的行为在肿瘤治疗领域非常常见。
过度医疗不仅加剧了看病贵,而且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抗生素滥用,是过度医疗的突出表现。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8.9%的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37.0%的病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平均100个患者1天消耗80.1人份的抗菌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的一倍多。
不仅如此,过度医疗使患者治病花钱多了,但治疗效果却未必如人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20年前,胃癌诊断通过纤维胃镜、常规活检病理诊断等只需440元,而现在基础诊断需要2830元,如果使用核磁共振等诊断技术,所需的花费则上升至8000元—10000元。胃癌化疗从20年前的每人次平均100元,已提高到现在的15050元。然而,费用的上升并没有带来胃癌5年生存率的提高。研究显示,1975~1980年,三期至四期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是43.2%,1991年~2000年却是41.1%。
除了过度治疗,滥检查是过度医疗的又一特征。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说,现在不少医生问诊三句半,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增加致癌的风险。
最近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发布的国内CT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CT销售增长率高达31.5%。根据卫生部《医院评价管理指南》要求,三级综合医院CT检查阳性率应达到70%以上,但很多医院都未达到。
专家 教你如何省钱看好病
日前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席骨科专家李佛保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过度医疗,医患都有责任。而作为病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同时又避免陷入过度医疗呢?
李佛保认为,如今医学科技发展很快,新设备、新技术、新的药物日新月异,使人们对医疗要求过高,企盼新的科技能迅速解除病痛、药到病除。造成医疗过度检查和治疗,医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病人也有责任。很多病人对疾病的诊治操之过急。例如最常见的伤风感冒,不用药大部分3~5天即可好,实在痛苦给药对症处理。但病人性急,要求尽快治好,尤其是一些孩子发烧,家长看见两天不退烧就急了,拼命追问医生,医生也有压力,只好开吊针补液,甚至用激素,病确实能加快痊愈,可药物副作用、高昂的费用也必然随之而来。
病人要求过高。例如许多骨折病例不必开刀内固定,但病人要求100%复位,两三天可以活动,这样只有通过手术才能满足。但其实非手术疗法安全、愈合快,恢复活动更早。手术虽能完全复位,但容易引起感染,影响功能。又如要求用高级进口仪器,实际上国产的也不错。
一些病人迷信高级的设备检查,稍有不适就照片检查,甚至做MRI、CT、PET-CT,不管医生怎么解释都坚持要做。实际上很多病从一般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就可以诊断了,治疗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没有效果,再做照片检查也不迟,盲目做CT或者MRI,不但浪费还伤身体。
很多人在自己的亲人得了重病,例如肿瘤、植物人之后,常常要求医生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治,而自己即使家里再穷,砸锅卖铁也要治。对于这种现象,李佛保认为,对于已经没有治疗价值的病例进行治疗,这其实也是过度医疗的一种,同时也是中国人缺乏正确的生死观的表现。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抗拒,但很多国人却不能正确对待死亡,比如不敢和不能接受突然的死亡,好像突然外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或是突然过敏死亡,或者因为潜在的病变发作死亡(心脏病、脑血管破裂),更不愿意接受多器官不可逆转的衰竭和晚期全身转移的癌症的死亡,或者抢救以后无法逆转的植物人(正常人意外成植物人例外)。
不惜代价抢救或手术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家人的负担,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该放弃的就应该放弃。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