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责任
——记宝石机械公司泵业制造厂装配工区大组装一班班长王强
在宝石机械公司泵业制造厂装配工区,有一支善打硬仗、作风优良的基层班组——泥浆泵大组装一班,而这个班组的“领头羊”,是一位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退伍军人,他就是泵业制造厂装配工区大组装一班班长王强。
干装配不仅是个力气活,更是一项技术活,操作者不仅要对图纸、工艺通透地理解掌握,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这份工作。王强在部队学过一些机械装配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组装泥浆泵时,他还是感到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为此,每当班组接到一项任务时,他总要认真研究相关图纸,做到心中有数;在干活时,仔细琢磨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细心观察师傅们的装配程序和技巧,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师傅们请教。组装一台泥浆泵需要经过装小齿轮轴、曲轴、十字头销等十多个工序,要用十几斤重的液压扳手紧一百多条螺丝,用人力托起三四十斤重的主轴承螺栓往上装,王强在干这些活时,总是不惜力气地抢在前面。
就这样,凭借自己踏实肯干和过硬的技术,王强的工作很快赢得了分厂领导及同事们的肯定,2008年1月,他被分厂任命为大组装一班班长。
2011年11月份,大组装一班组装的F1—1600轻型泵试验后发现漏水,王强和班组2名员工先是对照图纸查找原因,在确认组装完全符合图纸、工艺要求后,他们采取将相关的缸套法兰、阀体阀座等拆下逐一排查的方法进行。从早上8点多到晚上8点,除过吃饭时间,他们和分厂技术人员、工区主管一起一直在寻找漏水的原因,终于发现是由于液缸耐磨盘上的一个孔打得有点错位所致。在将孔用电焊焊住重新打眼之后,他们又将各部件装好重新进行试验,问题终于解决了,但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良好的业绩:2011年,王强带领班组11名成员累计组装泥浆泵265台、泵组16套;完成工时66161小时;本人完成工时5399小时,是考核工时的221%;班组产品损失率为0.002%;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为99%。
在大组装一班质量员的记录里,有这样一份分工表:机架内腔和压盖的清理、修磨由马凯负责;小齿轮轴、曲轴的清理、修磨由刘东负责;十字头销、十字头销挡板的上装由康迪负责…
大组装一班每个人的组装任务、质量负责任务都明确体现在这张表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责任细化到个人。这是王强加强班组管理的一项举措。
2009年底,由大组装一班装配的出口加拿大的泥浆泵在出厂检验中发现泵腔内存在异物,班组因此接到了该公司质量检测部一张500元的罚单。
这张罚单犹如当头一棒让班长王强霍然惊醒:组装任务再多,这样的低级质量问题也不容再犯,否则就会砸了公司泥浆泵的牌子。
经过认真地分析,王强认为出现低级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产品清洁度没有达到要求,而根源在于集体作业、工作责任心不强。解决的办法就是责任到人。
通过班组讨论,王强根据班组员工的技能特点,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合理分配,把泥浆泵组装流程的每道工序都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并指定相应的质量负责人。这个办法实施后,班组再没有出现过组装的产品内有异物的现象。
低级质量问题消除之后,王强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他带头行动,在组装时精心安装调试每一个部件,认真检查清理每一台泵。他不但自己做到,还要求班组员工仔细检查工序交来的产品是否有磕拉碰伤、清洁度未达标等方面的问题,一旦存在一律拒收。
王强的“高标准”要求,不但为大组装一班的质量工作画出了“精益求精”的准绳,更逐步带动了热装、试压、精整等泥浆泵上工序班组的质量工作。2011年至今,宝石机械公司泥浆泵的质量实现了零投诉,同时也赢得了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监造人员的高度评价。
本报记者 杨琳 通讯员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