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20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我的那一半 小丫 门前风景雨来新 大姐 退休也好 光芒 “临时工” 沙漠玫瑰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我的那一半

文/唐博学

绵延起伏的秦岭北麓山脚下,清清的山泉流经过一处被树木笼罩着的小村庄,那便是我的家乡。

小村庄的西头有一位美丽的姑娘,那年,她十八九,端庄秀丽的面孔和那线条优美的身段,常常成为村民们聊天的话题。她能纺会织,裁衣做饭下地干活样样精通,真可谓摸样姣好心灵手巧。为她说媒的人几乎能踏断她家的门槛,但都被她一一谢绝。

我家住在小村庄的东头,一家三口人,爷爷奶奶和我。我当时已二十二岁了,还没有人给我提过亲。有人说我家俩老人是棺材瓤子,既要伺候又要花钱,加上家徒四壁,要啥没啥,谁嫁给我谁就倒了八辈子大霉了!

但是,她却偏偏挑中了我。这让我感到意外,也让全村人感到惊奇与不解。她的母亲是全村子最漂亮的女人,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家境很优越。可她父母认可了女儿的选择——也许是不想和他的爱女作对,让爱女不高兴,也许是从内心对我有一种认同:这小伙子能干又诚实!于是就欢欢喜喜给我们操办了喜事。

新婚三个月后,我就应招成了铁路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她就毅然地挑起照看一对老人和家庭生活的重担。无论是在生产队集体干活,还是后来联产承包到户,她从整地播种上肥,到收割碾打粮食晾晒入库,像个大男人一样,一身泥一身汗一人扛持到底;一家人的吃穿用到生病照看,她也是忙里忙外、床前床尾,尽心竭力照料得好好的。二十多年里,她每天都是把饭菜做好了,让爷爷奶奶及孩子们先吃,他们都吃好了,她才捉起筷子,经常吃的都是剩饭。她从不叫苦喊累,也从不怕吃亏。她认为,人生来就是干活的,应该吃苦,不苦哪有甜,咱们平常人过平平常常日子就行了。正是这种心态,使她家里内外一肩挑,把全家人照顾得周周到到,赢得了全家人对她无比的敬爱。

我始终忘不了,那年秋天我休假,帮妻子到玉米地里追肥。那时玉米已有半人高,那天天气又很闷热,我光着膀子挑着肥在玉米地里跑来跑去。她害怕玉米那带细刺的叶子划伤了我的身体,赶紧脱下她的上衣披在我的身上。我不愿意,推给她,她硬是披在了我的身上。这一幕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上。什么叫夫妻同甘共苦,不外乎就是这样!

市场经济改变了生活格局。她来到了城里,做起了小生意,早晨四点起床磨豆浆,做豆腐,六点半上市场销售,十一点回家做饭,一天休息四、五个小时。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爱美爱时尚成为潮流。我和女儿多么希望她在穿着上能够时兴一点,靓一点。然而一次次逛商场都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归。原因很简单,她一不要价格太贵,二不要款式新潮。就连吃饭也是,她认为进餐馆花上几百元上千元不值,不如自己在家做的好吃。

2006年7月,她领着小孙女来到广州看望我。我们决定夜游珠江,领略一下五羊城曼妙的夜景。我提出让公司的车送一下,她立即断然拒绝:“不,坐公交车就行了!”她来时,就是带着孙女坐机场大巴赶来的。她说她最不愿意的就是麻烦人,给人添麻烦!她从来都是一心一意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从不羡幕人,也从不议论人,对光怪陆离的社会也从不愤恨指责,但是她也绝不跟着“世俗”起来。

有时,我把周围发生的有争执事讲给她听,她总是说:人,要相互理解,要心平气和,想自己时也想想别人。我觉得她说得很对,人常犯一种毛病,就是想自己多,想他人少,不喜欢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说法,一听就爱瞎猜测,乱联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得疙疙瘩瘩的。

而今,她已年过六旬,但总有人说她像是四、五十岁的人。她去广州一家五金店买东西,店经理笑着对她说,你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女人!她笑了!在深圳,两位女大学生对她说:“阿姨,我们将来到了您这个年龄能像您这样漂亮就好了!”一位小伙子在电梯里对我讲:“阿姨做的饭一定好吃吧!”我说:“为什么?”他说:“阿姨人漂亮,做的饭菜一定很香很好吃呀!”

她,从农村一路走来,走到今天繁华似锦的大都市,但她那质朴、善良、勤劳、明白事理的品质,一直未变。她虽很普通平凡,但她是我心中的圣女,是我此生的最爱,也是我生活的定心良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