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船工老李
江旺明
这条不宽也不窄的河,如一条白带飘在村舍田畴之间。两岸闻鸡声,但十里无座桥,老李摆渡于这条河上。
冬去春来,渡船更换一艘又一艘,老李干了二十多年。如今的铁船上双桨,被老李的双手抹擦得光溜溜的,船帮生了黄色锈斑,如同老李脸膛上密密的老人斑点。
老李摇船摆渡多在汛期时。大雨淅淅沥沥,河水翻起层层浊浪。此时,客人有急事要过河,老李头戴斗笠,照渡不误。他让客人上船举着伞,坐得稳稳当当,然后开始启锚摇桨。他两脚摆成弓步,身子微微向前倾斜,两手握住双桨,一腑一仰地摇着桨。风雨将老李的衣服淋湿了,他若无其事,不住地摇着双桨。如此战风斗雨,有时一趟接着一趟。
老李除了摇船摆渡还兼种责任田。有时,没有过往的客人,老李就在附近田间干活。客人来了,站在河岸上喊着:“渡船!渡船!”老李似乎觉得渡船就是他的名字,便马上应答:“来了!来了!”接着,丢下农具,带着满脚的泥土,匆匆朝河边赶来。
逢年过节,过往的客人多,是老李最忙的时候。有时忙得不能回家吃饭。老伴站着村头高声呼他回去,老李好像没听见似的,仍在河里摇船送客。时间长了,老伴知道他的心思,就干脆将饭菜送来。老李见此,笑眯了眼,说:“我们节省了时间,就不耽误客人的时间。”说罢,丢下双桨,接过老伴递一大碗饭菜,蹲在船上,大口大口地吃着。
老李摇船摆渡不分白天黑夜。一回,有位打工青年因媳妇在家要生孩子,他夜里从城里租车赶回要过河。深夜,老李听到有人喊门,急忙穿衣起床,打着手电筒,和青年一道来到河边,凭他的经验,很快将青年送上了岸。那位青年深受感动,从腰包掏出两张百元红钞票,要塞给老李,老李硬是不要,说:“你要给,就按规定给两元钱。”那位青年只好服从了。
老李摇船摆渡没有多的经济收入。平日送客往返一次,只收一块钱,遇上特殊情况也只收两元钱,遇上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老人、学生分文不收,义务服务。有人对他不理解,问他:“你摆渡那样辛苦,又没多的收入,你图什么呀?”老李笑着回答说:“图的是大家方便。再说,这船是县交通局送的,不花本钱,我边摆渡边种田,种田也收入呀!”还有人见他年纪大了,问他什么时候再不摆渡,老李高兴地说:“听说这河上马上要建桥,桥建起了,我就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