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陕西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调查:执教的契约
2007年,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招收首届免费师范生,20名宁强籍学子考入其中。2011年,13名免费师范生来到宁强,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就业时不用挤招考的“独木桥”便成了令人羡慕的教师,但同时又面临着10年契约的约束。
新学期开学在即,笔者采访了在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任教的6位首届免费师范生,作为第一批“吃螃蟹”者,6位年轻人工作一年来,都有什么酸甜苦辣呢?
就业伊始:从学生到教师的忙碌
“仿佛一个轮回之后,我又回到这里,只为听稚嫩的声音喊我‘老师’,那种感觉很微妙,亲切又激动。”马辛,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娇小的女孩子,时常被学生一句支持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感动的一塌糊涂,谈到工作后的体会,这位从陕西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的免费师范生感触颇深。
来自广坪镇的曹秀艳2007年以575分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录取,眼下带3个班历史。相比之下,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免费师范生苏宁和许亚锋的工作则劳累了许多,因为他们分别担任2个班数学、4个班化学,每周都是12节课。
虽然只教2个班的数学,苏宁就觉得有点手忙脚乱,因为除了教学,她还要忙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我家在高寨子镇,离学校不太远,周末我就回去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除此之外,让苏宁比较犯愁的是,她带的其中一个班学生数学底子差,学习意识不强,往往是辛苦备了半天课,任凭自己在课堂上怎样讲解,却得不到学生的呼应。“感觉自己不被关注,白白地辛苦了。”苏宁说。
许亚锋来自勉县周家山镇,2011年毕业时,家乡勉县没有招聘化学专业教师,许亚锋就应聘到了宁强。“宁强挺好的,我们学校的硬软件都是全市一流的,我现在还是努力搞好教学,扎根于此吧!”当问起如果有机会想没想过回勉县时,许亚锋很坚定地回答。
许亚锋进入角色很快,开学两周,对于4个班上200多名学生的名字,他差不多都能脱口而出。当然,让学生们服从管理,就必须付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许亚锋告诉笔者,“现在除了家人,这些学生差不多是我最在意的一个群体了。”回应特殊:找个好工作也不容易
他们看似与普通教师无异,但实际上却处处透露着特殊。“有时候和别的部门行业的人交流,知道我们是免费师范生,他们会觉得我们占了很大便宜似的,说现在学校都是逢进必考,我们不考就直接当老师不合规矩。”马辛说,可能至今仍有人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不了解,包括一些政府部门,“他们不知道毕业后有编有岗是国家给我们的优惠政策。”
不用参加统一考试,并不意味着他们找工作时完全没有压力,根据省教育厅的政策,免费师范生就业采取双向选择和回生源所在市、县(区)统筹安排两种方式。毕业生能否进入心仪的学校任教,将以其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作为依据。而且,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
“与外人想象的不同,免费师范生并非是个因为就业有保障就无需努力的群体。”杨荣富说,在双向选择的就业阶段,前来招聘的校方还是会考查他们的专业以及综合能力。没果没能如愿进入双向选择的名单,那他们只能接受统筹分配的命运。参加工作之后,宁强的免费师范生们也大都选择了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在职研究生。
杨荣富来自二郎坝镇,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担任高一(16)班的班主任,比起其他几位教师,他的担子相对要重一些。杨荣富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刚开始,他生怕辜负了学校的期望,耽误了学生的前途,内心很忐忑。好在他数学水平高,加之他虚心向老教师取经,很快就得心应手,他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不断提高,在两个学期同层次的评比中都名列第一。 (边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