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13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打造陕北特种水泥行业的“航空母舰”

当前版:第A4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4

打造陕北特种水泥行业的“航空母舰”

——吴堡县黄河水泥厂科学发展侧记

吴堡扼秦晋交通之要冲,乃陕西通往华东、华北的桥头堡,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1948年,毛主席、周总理就是从这里的川口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指挥战略大反攻,从而建立了新中国。近年来,朴实勤劳的吴堡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依托资源、区位和交通三大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项目带动和开放促动四大战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距离县城5公里的王家川有一家榆林市重点企业,产品畅销延安、榆林各县市及毗邻的山西吕梁等地,深受用户好评,它就是立志打造陕北特种水泥行业“航空母舰”的吴堡冀东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该厂始建于1986年,是吴堡县的骨干支柱企业。307国道和青银高速从厂区侧面通过,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现有职工34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人,拥有固定资产2.2亿元,占地280多亩,主导产品普通硅酸盐水泥及油井水泥通过产品质量认证。企业设备先进,工艺合理,建立有独立的中心化验室,各种检测手段齐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中央控制,为生产优质稳定的产品提供了可靠保证。

自实施企业改制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近年来,企业及其“秦珠牌”水泥先后获得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单位”;市级“优秀产品”、“质量计量信得过企业”、“榆林市非公有制综合实力五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强化管理规范运作

企业改制之初,由于人为等因素的破坏,现场环境脏、乱、差,设备残缺不全,市场中断,职工国有企业思想根深蒂固,难以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到了如此境地,其关键在于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只有强化管理,才是企业摆脱困境、求得发展的唯一出路。

——从整顿基础管理入手,深化内部配套改革。首先明确职责和相互关系,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研究制定了严格的劳动纪律奖罚制度和一系列适应企业发展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坚持生产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制度,使劳动纪律得到明显加强。同时,针对企业过去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的状况,他们大力推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裁减富余人员和机构,把原来的13个科室压缩为9个科室,精干队伍,减少冗员,提高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成本管理方面,针对生产过程中原燃材料均从山西等地购进以及以往管理中的限制因素导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的状况,他们积极推行模拟市场概算,即生产系统实行消耗、费用、成本、安全等挂钩,实行全奖全赔。在原燃材料采购供应上,千方百计保证质量,控制价格,严把质量及供货价格关,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在质量管理方面,实行厂长负责制,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出厂水泥达到三个百分之百。新厂组建以来没有发生一次质量纠纷。由于机制合理、措施得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一建立ISO9001质量体系,促进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全面进步。拥有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提,没有过硬的质量就不会有名牌效应,但这些最终要靠管理才能获得。随着企业规模及其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及信誉度,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完善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运作,使企业各项管理步入程序化、规范化轨道。2006年10月,黄河水泥厂顺利通过中国方圆认证委员会认证,成为全市率先通过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的双重认证企业。

积极安置社会就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黄河水泥厂新组建后,吸收了原国企下岗职工185人,占企业总人数的80%之多,在建筑公司又安排待业青年400多人,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为缓解社会压力、保障社会安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切实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他们制定了《工人岗位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措施》等20多项制度,用制度管理,用制度规范。

他们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每十天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现场大检查,及时排除隐患,消除缺陷,杜绝了事故,真正做到每位员工都能“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公司还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每月举办一期法律讲座,强化职工的法制观念。他们为职工办理了“五大保险”,按时发放工资,有力保障了职工的生产、生活。

创新工作方法开创党建新局面

近年来,黄河水泥公司党支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相继成立了公司党支部、工会等党群组织。公司各党小组在公司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沟通参与,紧密协助、配合生产经营部门抓好工作,使全公司形成了以核心保中心,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公司党支部按照县委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司党支部结合公司经营生产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确立了“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滚动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活动主题和“党员作用发挥在前,公司发展我进步”的活动载体。2009年开始实施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并同时淘汰落后产能12万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党支部和董事会班子成员“走车间、进班组”,围绕产量质量、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组织党员开展了“我为公司发展进一言”活动,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公司发展、人人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凡事讲制度、岗位靠实干;竞争常态化、业绩是关键;上班比贡献、下班忙充电”的良好风气,在公司上下蔚然成风。公司党支部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任务,以强化技改工程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员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他们健全完善党员发展、民主评议、民主决策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坚持“三个带动”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公司的各个领域、延伸到生产一线,形成了“责任上分、目标上合,管理上分、要素上合,任务上分、思想上合”的“三分三合”工作格局,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吴堡黄河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是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自启动以来,党支部科学组织,多方协商,调动一切力量,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技术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技术进步,还要考虑资金筹措、设备选型、人员培养诸多环节。通过派送党员、技术骨干到水泥企业学习,借鉴同行业大型企业的技术改造经验和实践运行效果,在设备选型、工艺布局等方面采用最优化方案,避免公司在技改中走弯路。同时,在技改中党支部积极向地方党组织汇报技术改造情况,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心与大力支持,多次来公司考察技改现场,了解技改推进情况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召开现场协调会,使公司技改瓶颈得到顺利解决。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党委以“活力和谐先锋”为载体,扎实推进活力和谐企业的建设。他们坚持服务创先,着力构建和谐企业环境。以开展“活力和谐先锋”行动为契机,把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作为构建企业和谐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开展创先争优。以“四结对”为抓手,大力开展服务员工活动,建立企业困难员工档案,深入开展以“党员群众心连心思想结对、肩并肩经济结对、手牵手生活结对和面对面工作结对”为主要内容的“四结对”活动。

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们以促进共享发展成果为重点,大力开展服务社会活动。2007年为吴堡中学捐助4万元;汶川大地震后,广大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为灾区募捐5万余元。数十年来,他们先后为灾区、学校、老弱病残、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捐资1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黄河水泥人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扩大企业规模走持续发展道路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公司于2012年5月30日与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正式合作合同,共同组建了吴堡冀东特种水泥有限公司,实现民企与大型国企“强强联合”,使公司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对强化管理、市场开拓、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一条60万吨/年的特种水泥生产线,按公司发展目标,计划再建设一条100万吨的普通水泥生产线,届时公司可实现生产总值10亿元,利税2.8亿元,带动就业400人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达35%以上,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目标。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薛伟明 刘海英)

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右一)检查指导工作

签字仪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