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还待扩大
(上接一版)
私企职工、农民工缺失住房公积金
“毕业那会儿什么也不知道,住房公积金压根没听说过。”今年26岁的王林,在工作一年后才了解了住房公积金这项福利的概念。王林工作在太乙路的写字楼里,平日里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的网络维护,在今年看新闻时,他才知道有住房公积金这回事,“我们单位大部分都是30岁往上的中年人,人家都有房住,对住房公积金也不关心。我现在每个月工资1500元,买房离我太遥远,以后再说吧。”
王林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有工作却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在当下并不是一件稀奇事,尤其是对于在私企工作的职工。焦婷刚刚在一家市政建筑承包企业寻得一份会计的工作,公司为其缴纳五险,独缺一金。以焦婷现在的收入计算,即便是按照最低标准缴纳,公积金的缺失会为她带来每月近300元的经济损失。但焦婷并不太在意,“之前的公司只有三险,现在我已经比之前好了,况且私企和国企没法比,很多私企连最基本的社保都缴不齐,更别提住房公积金了。”
焦婷说,作为一名会计,她曾向公司提出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但负责人的态度很明确,公司为一名员工付出的成本是恒定的,若要缴纳住房公积金,理应由公司缴纳的部分则要从焦婷的工资中扣除。“我想了想决定放弃了,都是自己的钱,与其放成公积金不能随意支配,还不如变成每个月到手的活钱。”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与之前预计的职工对于住房公积金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相关法规、使用方面不同,很多受访者反映自己受困扰的不是公积金的使用问题,而是所在的企业根本没有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在接受调查的15名职工中,7名私企职工,有6名国企职工,2名公务员。国企员工、公务员均表示单位有帮自己缴纳住房公积金。而7名企员工中有5人表示自己没有住房公积金。
据记者的调查,农民工,尤其是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其所在的单位几乎都没有为他们缴纳住房公积金。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农民工医疗和社保都没有着落,又怎么会在乎住房公积金。”一位大型国有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农民工的工资他们都通过工程款直接返给项目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公积金缴与不缴农民工并不是很上心,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想要在城市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太难了。
广州曾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近七成的“第二代农民工”希望在父辈工作的城市扎根。在他们看来能否在奋斗的城市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扎根与否的标志。
少有职工愿为住房公积金维权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在我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工作的职工和职工所在单位均应按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制度属于国家强制性制度,目前,按我国规定,企业都应该给职员存储住房公积金,不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并非可缴可不缴,应缴不缴或少缴住房公积金的,都是违反法规的行为。”律师赵兵强调。
杨财原先在一家服装厂工作了5年,单位未曾帮其办理各项社保。2011年,传闻工厂要易主,杨财和其它工人第一时间守住了工厂的库房。他们的诉求很简单,要求工厂为他们补办社保。然而最终谈判的结果是厂方为他们补办医疗与养老保险。
“我们也想到过住房公积金,但自己还要贴进去很多钱。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医疗与养老有保障,和其它相比这两个最重要。”
而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很多职工在受访时都与杨财抱有相似的想法,认为住房公积金并不重要,如果实在单位不愿意为其缴纳也可以“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企业老板。
而根据调查,职工与住房公积金有关的维权行为,通常都发生在职工离职之后。主要集中在住房公积金的转移上。有跳槽经历的职工王鑫表示,他在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公积金转移时发现手续并不难,但需要原单位做一些配合。由于自己离职时与管理人员闹的有些僵,所以一直被“卡着”,足足半年才为其办理了转移手续。
“办法之一就是出台硬性规定,对住房公积金与其它社保进行绑定,统一建户缴纳,缺一不可。这样既能激起职工维权的积极性,又能对企业进行制约。”赵兵说。
本报记者 刘鹏 王惠玲